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论文 > 第一节 雷锋的成长历程(第1页)

第一节 雷锋的成长历程(第1页)

第一节雷锋的成长历程

雷锋同志因公殉职时只有22岁,他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得以体现,雷锋的一生展示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研究雷锋精神就要了解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够成为时代的楷模,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为什么他还能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的影响为什么还会经久不息地广为流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雷锋的经历和成长过程中寻找答案。

一、雷锋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雷锋出生在旧中国,深受剥削阶级的压迫。他有着苦难的童年,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和苦难。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和哺育下,雷锋健康幸福地成长起来。他和他的家庭的血泪史,使他对党和社会主义无比热爱,他对人民深厚的阶级感情正是源于他特殊的成长历程,这也是雷锋能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基础和起点。

(一)苦难的童年

雷锋原名雷正兴,于1940年12月18日(农历庚辰年冬月二十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家里就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政府消极抵抗,置人民于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雷锋的祖父雷新庭,多年靠租种地主唐四滚子的10亩薄田,勉强维持一家人半饥半饱的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盘剥下得了重病。雷锋3岁那年冬天,地主唐四滚子逼雷新庭在年关前还清租债,逼得雷新庭年关时节含恨去世。雷锋的父亲雷明亮,从小和雷锋的爷爷一起务农,靠租佃地主的土地生活。1929年,在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中,雷明亮参加了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雷明亮到长沙市仁和福油盐铺当了挑夫,由于反抗遭受毒打,于1945年春天病逝。雷锋的父亲病故后,为了养家糊口,母亲忍痛将12岁的长子雷正德送到资本家开的厂里做童工,雷正德到工厂后得了童子痨(肺结核)。由于身染重病,工作时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被轧伤了胳膊和手指,随后被老板辞掉。雷正德带着病残的身体回到家乡,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1946年初冬,由于劳累过度,年仅13岁的哥哥雷正德病死。不久,3岁的弟弟小三明也饿死在妈妈的怀里,家里只剩雷锋和母亲了。雷锋的母亲张元满是一位非常刚强的农家妇女,嫁到雷家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在公爹、丈夫、大儿子、小儿子相继离世后生活日益艰难,在受到地主的凌辱之后,于1947年中秋之夜悬梁自尽。从此,还不满7岁的小雷锋就成了孤儿。

雷锋的母亲去世后,本家的六叔奶奶见雷锋无依无靠,深为同情,收养了他。7岁的雷锋知道六叔奶奶家也很艰难,有时背着奶奶出去讨点米,有时回不了家就露宿在外。为了帮贴六叔奶奶家,小雷锋还经常上蛇形山砍柴。但是蛇形山被地主霸占了,不许穷人上山砍柴。有一次,地主婆娘看见雷锋上山砍柴,就恶声恶气地指着雷锋骂道:“你好大胆,敢到我家山上来砍柴……”她边骂边抓住雷锋的手,抢走了砍柴刀。雷锋哭喊着扑上去要把自己的砍柴刀夺回来,那恶毒的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手背上连砍三刀。雷锋忍着剧痛,向地主婆娘一头撞去,乘势夺回柴刀而去。鲜血,顺着他的手指滴落在蛇形山路上……

雷锋一家悲惨的遭遇,给幼小的雷锋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长大以后,依然记忆犹新,童年的遭遇使他认清了黑暗的旧社会是吃人的社会,这也是雷锋从一个苦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阶级根源和历史根源。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新中国成立前夕,雷锋在荣湾镇一带讨饭,地下党给他讲过革命道理,他为地下党撒过传单、贴过标语。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解放了,安庆乡建立了人民政府、农民协会、妇女会和儿童团等组织。雷锋担任了儿童团大队长,带领少年儿童们敲锣打鼓、扭秧歌,迎接解放军进村。他每天手持红缨枪,站岗放哨,监视地主和土匪的行动。1950年初,安庆乡开始土改分田地,这时,雷锋搬到农会去住,日夜守卫着土改斗争的胜利果实。1950年夏,党和人民政府免费送雷锋到刘家祠堂小学读书,1954年下半年考入清水塘完小,1956年7月15日高小毕业。党的关怀使雷锋感到了温暖,他把党当作大救星。在学校读书期间,他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念五年级时,雷锋是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队员。他在小学毕业典礼上表示决心,要当一名新式农民,为建设新农村而努力。他有三个理想:当个好农民、当个好工人、当个好战士。

(二)当过农民、公务员

1955年夏天,在农业合作化**中,雷锋主动把土改时分得的二亩四分田全部入了社,从此,农业社就成了他的家。他积极帮助社里办夜校,主动当了小教员。每当学校发动同学下田参加义务劳动时,他总是积极响应,走在最前列。帮助社里挖肥时,因工具少,他就卷起裤腿,跳进凼肥池里用手挖。夏天,禾苗生虫了,他利用课余时间,提着瓶子到田里去捉虫,晒得满头大汗也不顾。曾经困苦的生活使他深深懂得,应该爱惜农业合作社的每一粒粮食。1956年夏天,农业合作社进入**,农村的广阔天地迫切需要知识青年参加建设,雷锋考虑农村建设的需要,在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他上台发言,毅然要求留在农村做个新式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毕业后,雷锋在生产队当了三个月的秋征助理员,搞征收公粮工作,后来又到乡政府做通讯员。1956年11月,乡政府又推荐16岁的雷锋到中共望城县委机关担任公务员,雷锋亲眼看到了党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戴。雷锋虽然只是高小毕业,但一直爱看书。他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刘胡兰》等各种书籍。书中的英雄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品质给雷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锋立志向他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使他在各方面表现得都非常出色。1957年2月8日,雷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7年冬,望城人民在胜利完成第一个国家五年计划的鼓舞下,决定治理常年为害的沩水河,雷锋向县委领导积极要求参加治理沩水工程,在治理沩水工程总指挥部给总指挥当通讯员。他不仅积极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而且还积极走上工地,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其间,他在望城县报上发表文章,歌颂治沩先进人物,同时也表达了雷锋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赤子之心。

1958年春天,县委决定在沩水河畔围垦起来的团山湖开办一个农场,团县委号召全县广大青年、共青团员捐献一台拖拉机给团山湖农场。雷锋积极响应号召,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20元钱全部捐献,成为全县团员青年中捐献最多的一个,受到了团县委的表扬。县委领导对他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主义的热情充分赞许,决定派他去学开拖拉机。雷锋一来到农场,就跟农学院派来的一位师傅认真学习驾驶技术,他虚心向师傅请教,勤学好问,仅仅学了一个多星期,就可以单独试车了。从雷锋学开拖拉机这件事情上,就看出了雷锋的那股子韧劲和钻劲,为了尽快掌握拖拉机驾驶技术,雷锋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晚上也钻研到很晚,他的刻苦钻研使他成为了望城县的第一个拖拉机手。雷锋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我学会开拖拉机了》的文章,抒发了自己喜悦的心情,描述了自己对党的感激之情和学习拖拉机驾驶技术的体会。望城县的土地养育了雷锋,雷锋也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家乡的土地。1958年6月6日,望城县委召开下放干部总结表彰大会,雷锋受到了表彰,被评为“治沩工程模范”。

雷锋在团山湖农场工作期间,望城县委书记在调任时,特意把雷锋从团山湖农场接回与县委领导和机关干部合影留念,这说明雷锋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三)到东北支援工业建设

1958年秋,国家加大东北建设力度,鞍钢扩大生产规模,南下湖南招工。当时18岁的雷锋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怀着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做贡献的决心,雷锋积极报名去东北参加工业建设。在报名时,雷锋在报名表上把自己的名字雷正兴改成了雷锋。雷锋曾说:“‘锋’不用山峰的峰,要用先锋的锋。”意思是到了鞍钢要在工业战线上打头阵、当先锋,表明了雷锋的远大志向。

雷锋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所向往的职业。1958年11月,他拎着半旧的蓝布行李包和沉甸甸的、里面装着当时最流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一把幸福牌口琴的棕皮箱子,从湖南奔赴辽宁。他和同伴说,这本书讲的不是炼钢,而是炼人。雷锋的话也说出了他要到鞍钢锻炼自己的决心。

武汉,雷锋途经的第一站。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神情庄重,突然跟同行的伙伴说:“原来全是钢铁啊……这需要多少钢铁啊!”在修建才一年的热门景点武汉长江大桥下,雷锋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

趁着在北京换车的机会,雷锋和伙伴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雷锋的眼里含满了泪花。

在鞍钢,有一位工人师傅问他,为什么要来鞍钢。他说,为了“1070”。“1070”是当年党中央定下的钢铁指标,要求1958年全国钢产量翻番,达到1070万吨。为了支援国家工业建设,雷锋告别了家乡,来到鞍钢,在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他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设备,认真操作,精心养护,他使用的推土机多次被厂和车间评为红旗设备。他在化工总厂仅仅工作了9个月零5天,每个季度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车间红旗手。

1959年8月20日至1960年1月2日,在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的4个月零13天的建厂劳动中,雷锋不论干什么活都抢在别人前头,专拣重活、脏活干。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并出席了1959年共青团鞍山市委召开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雷锋牺牲后,家乡望城县很多乡亲并不知道雷锋就是当年的“庚伢子”。直到雷锋的画像、照片被人们熟知后,当地乡亲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雷锋就是大家熟悉的庚伢子——雷正兴。

二、雷锋在部队的成长经历

雷锋从工厂到部队,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在军营这个革命大熔炉里锻炼成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雷锋入伍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作为解放军中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战士,他只当了两年零8个月的兵,精确地计算,只有951天。

(一)参军的迫切愿望

1959年12月初,沈阳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根据国防部的指示和军区部署,召开了1960年征兵工作会议,接兵地点在辽阳市及其所辖地区。雷锋当时正在辽阳弓长岭矿焦化厂,听到这一消息后,他迫切要求参军。在体检过程中,应征的青年们聚集在小学校的操场上,三五成群地等待着。雷锋则向大家讲述他的家庭如何贫困,如何被地主老财压榨、如何被日本鬼子和资本家迫害,表达了自己参军的愿望就是为了保卫祖国、为阶级兄弟报仇等,表达了雷锋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和阶级觉悟。在新兵体检基本合格后的短短几天里,他的表现就赢得了接兵部队领导的赞许。但雷锋还是没有穿上军装,因为他在政审方面缺少必要的手续。

尽管雷锋从鞍山化工总厂调入弓长岭矿焦化厂的时间并不长,但雷锋同志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关心集体,处处做好事的模范行为,雷打不动的学习精神以及雷锋的各方面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喜爱。在雷锋积极要求参军入伍时,领导和同志们都舍不得他走,不想让他参军,因为雷锋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等,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青年。所以,领导和大家由衷地挽留他是不难理解的,故而,厂领导以雷锋1958年进厂时没有原始档案关系为由,不给出政审表。

雷锋当时在鞍山,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表明参军的决心。此后,雷锋从钢厂请假,踏着山路,步行几十里到辽阳市。为了见武装部时任政委余新元,他在值班室蹲了一宿,随后向余新元说自己的苦难史。跟政委说完苦难史,雷锋在兵役局住下,他四处抢活儿干,讲述他参军的愿望。余新元被雷锋的决心和表现所打动,拉着雷锋的手把雷锋送到了接兵部队驻地,让他先当个便衣通讯员,这充分体现了接兵部队对雷锋这样优秀的青年应征入伍的重视和关怀。随后,雷锋补齐了参军入伍的手续。在1960年入伍的战士中,雷锋是最后一个穿上军装的,但雷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二)正式成为解放军的一员

雷锋实现了他美好的愿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60年1月8日,雷锋正式入伍,穿上了军装,被编入新兵连。当天晚上,雷锋把一幅黄继光的头像(从画报上剪下的)郑重地贴在自己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并挥笔写道:“我要永远向您学习,英雄的战士黄继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上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碎,身红心赤,永远不变。”接着,他写下了当兵第一天的日记。在新兵连里,雷锋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献给了战友和同志。

在欢迎新兵大会上,雷锋作为新兵代表在大会上发言,雷锋表现得沉着冷静,发言中讲稿被大风刮跑,他脱稿讲话,他发自内心的、质朴的话语深深地感动了大家。随后,雷锋和一批刚刚入伍的新战士从辽阳来到当时驻在营口的沈阳军区工程兵某部参加训练。1960年2月,新兵连训练结束了,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汽车兵。

就在他即将下连队之前举行的文艺晚会上,雷锋的表演天才被团俱乐部主任发现了,他指名要雷锋参加团里的“战士业余文艺演出队”活动。在演出队,他拿着脚本起早贪黑地背台词,练动作,有时忙得连饭都忘了吃。可是,当大家一起合练节目时,才发现雷锋浓重的湖南口音和大家的声音不合拍,俱乐部主任打算把他换下来,又怕挫伤他的积极性。雷锋了解同志们的心情和领导的意图后,首先想到的是工作,而不是个人得失,他主动要求把自己换下来。角色换掉了,可他的心还在演出队里。他主动帮助替换了自己的演员把节目排好,并把演出队的勤杂工作全部包下来,烧开水、打扫排练场、照顾病号、接待观众,他样样都干。演出队演出的每个节目里,都饱含着雷锋的辛勤劳动,有着雷锋的心血。

随后雷锋到了团直属汽车连。回到驻地,雷锋所在部队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级指示,该团立即前往抚顺参加抚顺钢厂的建设。1960年2月25日,雷锋所在部队的一营部分指战员乘火车赶到抚顺市瓢儿屯火车站,随后不长的时间内,包括雷锋在内的该部队大多数指战员也赶到了抚顺。在抚顺钢厂的任务结束后,雷锋所在部队又相继在抚顺参加了一些建设项目。

4月间,雷锋随同演出队来到抚顺,回到运输连。这时,分配到汽车连的新兵已经基本学完了汽车理论课,要转到实际驾驶阶段了。雷锋落下了一个多月的课程,他一方面刻苦学习《汽车驾驶》课本,另一方面把汽车的构造、各种机件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同拖拉机、推土机作比较,找到和汽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雷锋学习刻苦,最终把落下的课程赶上了,而且担任了技术学习小组长。一个月后,雷锋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兵,第一个下到战斗班里。

到战斗班后,他又觉得既然是个驾驶员,只懂开车还不行,应该懂得修理,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于是,他又努力钻研修理技术,成为一名出色的汽车修理工。除了工作外,雷锋最大的爱好仍然是学习。

雷锋同志在个人生活上十分简朴,入伍不到9个月就被部队授予“艰苦奋斗节约标兵”光荣称号。雷锋克勤克俭,从来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不知补了多少次,穿了多少年,还是舍不得丢掉。他做了一个“节约箱”,把平时拣到的破铜烂铁、边角料、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等,都装在里面,修车、修工具时能用上的就用上。发夏装时,施工部队规定每人发两套单军装,而雷锋却只领了一套军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