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 > 第三节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第3页)

第三节 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第3页)

雷锋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批有能力有文化的建设者。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雷锋一直保持他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珍惜每一寸光阴,刻苦学习。在学习上,他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善于学习。雷锋只上过几年学,却写出过很多优秀的小说和散文。他虽然接受学校教育不长,但从来不放弃自学,他自己努力识字,背毛主席语录。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在鞍钢工作时,他制定了早晨学一小时,晚上学到10点至11点的自学计划。到部队后工作更忙,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他把学习的书本放在挎包里,人到哪里书到哪里,有空就看上一点,出车回来,他总是要挤出时间来学习。有时熄灯号响了,他还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为了不影响同志们休息,只好离开宿舍另找别的地方去读。因此,车场、工具棚、厨房、司务长的宿舍都成了他夜间看书学习的好地方。有时连队干部在工地值夜班,他也到连部办公室去读书,而且一坐就是大半夜。雷锋有时把灯拉到自己的枕头边,用报纸遮盖起来看书。正由于雷锋有这种挤劲,他读的书越来越多。

来到运输连后,雷锋便投入到紧张的驾驶技术学习之中。针对缺少教练车的现状,雷锋带领大家做了一个汽车驾驶台。他废寝忘食、起早贪黑地钻研攻关,被大家一致推举为技术学习小组长。终于,雷锋成为一名合格的卡车驾驶员,被分到二排四班,部队交给他一台13号“嘎斯”卡车,上了建设工地。为了完成施工任务,雷锋整天驾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于是他把书装进挎包随身携带,只要车一停又没其他工作,便坐在驾驶室里看书。雷锋就是这样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的。

运输连附近建设街小学有一位姓贾的小同学,在工人俱乐部看电影的时候,电影开演之前,发现前排的座位上有一位解放军叔叔,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厚厚的书。他往前凑了凑,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书使这位解放军叔叔这样入迷,他探过头去一看,原来是一本《毛泽东选集》,再看看读书的人,他竟惊喜地叫出声来:“这不是雷锋叔叔吗?这么一点点时间您还在看书啊!”雷锋回过头来说:“时间短吗?我已经看了三四页了。时间短,看一页是一页,积少成多嘛。学习,不抓紧时间不行啊!”接着他问小贾:“你的学习抓得紧吗?”“不是很紧。”小贾不好意思地说。“不抓紧是不好的。”雷锋亲切地说:“你们在学校里学习,太幸福了,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可是,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学。不然,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那位姓贾的小同学听了以后深受启发,以后再也不敢贪玩了。

其实,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能比时间更公平,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每个人在时间利用上的不同。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雷锋就是这样,善于科学地利用时间。

(二)挤一切时间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

雷锋有一句名言:“人不吃饭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只有革命的理论才能指导革命的实践,雷锋的学习兴趣非常广泛,政治、技术、文学、写作,他几乎无所不爱,无所不学。但尤其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更是刻苦攻读。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说明雷锋懂得,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说明雷锋对学习革命理论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认识。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是在1955年夏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过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武装了头脑,增强了本领。我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学习到的理论、观点对照联系自己的思想、劳动和周围的一切实际事情。这么一联系,不仅加深了理论的理解,而且更有助于政治理论的提高。如通过学习毛主席所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文章,我清楚地明白了,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立场,对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阶级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说法。……今后,我还要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雷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走形式,不做样子,边学边悟,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在日记中还深有体会地写道:

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在读完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文后,雷锋在最后一节的空白处写道: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给我们换来了幸福。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和学习,没有理由不改正缺点和错误,没有理由只顾自己不顾集体,没有理由只顾个人眼前利益,而忘记了整个无产阶级的最大利益。

翻开《为人民服务》一文,雷锋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

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雷锋读过《整顿党的作风》一文后,用红铅笔重点画了这样一段话:“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他在这段话的下面写道:

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做好各项工作。

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还引用刘少奇说过的一段话:“有一种人的手特别长,很会替自己个人打算,至于别人的利益和全党的利益,那是不大关心的。‘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2]雷锋读后用蓝铅笔画出了这段话,并针对这种人在书上批了三个字:“没出息。”体现了雷锋的思想深度和不甘流俗的高洁品质。

(三)通过刻苦学习,雷锋逐步成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的战士

雷锋逐步形成的共产主义思想品格与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深刻,对党的纪律执行得自觉,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有力地加强了思想锻炼和改造,逐步成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一天晚上,夜已经深了。指导员从营部开会回来,见他还坐在连部埋头看书,就说:“雷锋啊,学习好,也要休息好,都快半夜了,怎么还不去睡?”

雷锋见指导员回来,马上站起来说:“我把这篇文章看完后再睡。”指导员看看表,已经11点多了,就说:“今天太晚了,明天还要出车,睡去吧。”“好。”雷锋一边答应,一边收起了书,心想指导员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便拎起挎包走了出去。连部办公室的里屋就是指导员的宿舍,他进屋睡了一觉,醒来一看,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不知雷锋什么时候又回来了,仍然坐在原来的位子上埋头看书。指导员怕雷锋熬坏了身体,便披上衣服悄悄走到他身后,见他正在《矛盾论》单行本第5页的书边上写着:

外因是条件,内因作决定,要想求进步,主观多努力。

指导员钦佩地点了点头。这时,雷锋才发现指导员站在身后,连忙站起来说:“指导员,我影响您休息了。”“没有。”指导员关切地让雷锋坐下继续写,同时拿起他读过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翻看着。他读的多么用心,多么仔细呀,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划了学习重点,边边角角上还写了一些阅读心得。这些心得多半写得比较简单,有的只是一两句话,甚至两三个字。例如,“好”、“牢记”、“就这样办”等,无不凝聚着雷锋对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厚感情,并充分体现着他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指导员想,雷锋这种学习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应该在全连干部战士中加以提倡。

雷锋想到指导员明天还要工作,就说:“指导员,别看了,该休息啦。”指导员看看表:“哎呀,赶快睡觉,明天你要出车,我也要上工地。”等他们躺在**,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

从此,雷锋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加扎实,而且把全班同志都带动起来了。当他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他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的这种“钉子”精神促进了全连干部战士在繁忙的运输任务中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这对于战胜20世纪60年代初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雷锋给自己订了个学习方法:问题—学习—实践—总结。雷锋的确有一股“挤”劲和“钻”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千方百计把它搞懂。雷锋在学习上不但有那么一股子“挤”劲和“钻”劲,他还注意学习方法。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他总结出了五步学习法:一是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什么作用;二是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三是主席在文章中提出了什么观点;四是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五是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

在雷锋读过的《毛泽东选集》上面,记载了雷锋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每一篇每一页上都标明了学习的重点。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练就了一身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毛泽东在评价雷锋时说过:“此人懂些哲学。”《雷锋日记》多次被印刷,流传广泛。在《雷锋日记》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不知道影响和教育了全国多少人。几十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正是雷锋刻苦钻研革命理论的真实记录,是雷锋“钉子”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明确学习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发扬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竭尽全力去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1]《毛泽东选集》第3卷,81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同上书,821—822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