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 > 詩卷第十一(第1页)

詩卷第十一(第1页)

詩卷第十一

祈父之什二之四

祈勤衣反父音甫!予王之爪牙叶五胡反。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賦也。祈父,司馬也,職掌封圻之兵甲,故以為號。《康誥》曰「祈父薄違」是也[1]。予,六軍之士也。或曰:司右虎賁之屬也。爪牙,鳥獸所用以為威者也。恤,憂也。○軍士怨於久役,故呼祈父而告之曰:予乃王之爪牙,汝何轉我於憂恤之地,使我無所止居乎?

【纂疏】孔氏曰:「古者祈、圻、畿同,字得通用,故此作『祈』,《尚書》作『圻』。」毛氏曰:「宣王之末,司馬職廢,羌戎為敗。」孔氏曰:「《常武》美宣王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2]。此詩所刺者,蓋休父卒後,他人代之。《周語》云:『宣王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鄭氏曰:「此責司馬之辭也[3]。六軍之士,出自六鄉,法不取於王之爪牙之士。」董氏曰:「司馬之屬,有司右、虎賁、旅賁,皆奉事王之左右者也。故《司右》曰:『凡國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虎賁》曰:『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旅賁》曰:『掌戈盾夾王車。』,此所謂爪牙者也。」

祈父!予王之爪士鉏里反。胡轉予于恤,靡所底之履反止?

賦也。爪士,爪牙之士也。底,至也。

祈父!亶不聰。胡轉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賦也。亶,誠。尸,主也。饔,熟食也。言不得奉養,而使母反主勞苦之事也。○東萊呂氏曰:「越勾踐伐吴,有父母耆老而無昆弟者皆遣歸。魏公子無忌救趙,亦令獨子無兄弟者歸養。則古者有親老而無兄弟其當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責司馬之不聰。其意謂此法人皆聞之,汝獨不聞乎?乃驅吾從戎,使吾親不免薪水之勞也。責司馬者,不敢斥王也。」

《祈父》三章,章四句。

《序》以爲刺宣王之詩。說者又以爲宣王「三十九年,戰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故軍士怨而作此詩。東萊呂氏曰:「太子晉諫靈王之詞曰:『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于今未弭。』宣王,中興之主也。至與幽、厲並數之,其詞雖過,觀是詩所刺,則子晉之言豈無所自歟?」但今考之詩文,未有以見其必爲宣王耳。下篇放此。

【纂疏】東萊呂氏曰:「讀是詩,見宣王變古制者二焉。前兩章刺其以宿衛之士從征役,末章見其有親老而無他兄弟者,當免征役而驅之也。」

皎皎古了反白駒,食我場苗。縶陟立反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於焉逍遥。

賦也。皎皎,潔白也。駒,馬之未壯者,謂賢者所乘也。場,圃也。縶,絆其足。維,繫其靷也。永,久也。伊人,指賢者也。逍遥,遊息也。○為此詩者,以賢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託以其所乘之駒食我場苗而縶維之,庶幾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若後人留客而投其轄於井中也。

【纂疏】孔氏曰:「『苗』宜云『圃』而言『場』者,以場、圃同地耳。言食苗藿,則夏時矣。」苗,見《七月》。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火郭反。縶之維之,以永今夕叶祥龠反。所謂伊人,於焉嘉客叶克各反。

賦也。藿,猶苗也。夕,猶朝也。嘉客,猶逍遥也。

【纂疏】嚴氏曰:「藿,豆葉,用以作羹[4],見《小宛》。」疊山謝氏曰:「賢者高蹈遠引,吾知其不可留矣,猶欲維其白駒以強留之,雖一朝一夕,亦滿吾志好德之彝性,尊賢之良心,在人不能泯没也。『所謂伊人』,何人也?宜坐于廟堂與王共天位、治天職者也。今乃於此地而為『嘉客』乎!既幸其人之為此來,而喜其人之為我留,又深惜其人之不遇、而痛恨其時之不明也。」

皎皎白駒,賁彼義反,又音奔然來叶陵之反思[5]。爾公爾侯叶洪孤反,逸豫無期。慎爾優游叶云俱反[6],勉爾遁思叶新齎反。

賦也。賁然,光采之貌也。或以為來之疾也。思,語詞也。爾,指乘駒之賢人也。慎,勿過也。勉,毋決也。遁思,猶言去意也。○言此乘白駒者,若其肯來,則以爾為公,以爾為侯,而逸樂無期矣。猶言「横來,大者王,小者侯」也。豈可以過於優游,決於遁思,而終不我顧哉?蓋愛之切而不知好爵之不足縻,留之苦而不恤其志之不得遂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賁』者,華采也。賢人所過之地,山川草木皆有精采,蓬户蓽門皆有輝華。坐於廟堂,豈不足為邦家之光?『爾公爾侯』不為王留行方且逸豫而無期,度未知賢者之去就所關繫甚重。君之有賢臣,如人之有元氣,賢人去則國脈絶,元氣喪則壽命危。《夏書》終於《汝鳩》《汝方》,《商書》終於《微子》,賢臣盡去則宗社隨之,此詩人之所憂也。」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楚俱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賦也。賢者必去而不可留矣,於是歎其乘白駒入空谷,束生芻以秣之。而其人之德美如玉也,蓋已邈乎其不可親矣,然猶冀其相聞而無絶也。故語之曰:毋貴重爾之音聲,而有遠我之心也。

《白駒》四章,章六句。

黄鳥黄鳥,無集于榖,無啄陟角反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比也。榖,木名。穀,善。旋,回。復,反也。○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託為呼其黄鳥而告之曰:爾無集于榖,而啄我之粟。苟此邦之人,不以善道相與,則我亦不久於此而將歸矣。

【纂疏】榖,見《鶴鳴》。

黄鳥黄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叶謨郎反。言旋言歸,復我諸兄叶虚王反。

比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不可與明』者,言見識昏暗如無目之人,不明者不可與明者並行也。」王晦叔曰:「『不可與明』,言其不相知則緩急休戚不可相語也。」

黄鳥黄鳥,無集于栩况甫反,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扶雨反。

比也。

【纂疏】嚴氏曰:「栩,柞也,櫟也,已見《鴇羽》。」王晦叔曰:「『莫我肯』,則不相恤矣。『不可與明』,則不相知矣,是以『不可與處』也。」

《黄鳥》三章,章七句。

東萊呂氏曰:「宣王之末,民有失所者,意它國之可居也[7]。及其至彼,則又不若故鄉焉,故思而欲歸。使民如此,亦異於還定、安集之時矣。」今按詩文,未見其為宣王之世,下篇亦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