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序阅读答案 > 鄭一之七(第5页)

鄭一之七(第5页)

挑他刁反兮達他末反[34],叶他悦反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賦也。挑,輕儇跳躍之貌。達,放恣也。

【纂疏】孔氏曰:「《釋宮》云:『觀謂之闕。』孫炎曰:『宮門雙闕。』此言『在城闕兮』,城之上别有高闕,非宮闕也。」

《子衿》三章,章四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劉氏君舉曰:「《深衣》曰其父母衣純以青,此所謂『子衿』。《玉藻》曰:『士佩瓀瑉而緼組綬。』此所謂『子佩』。『寧不嗣音』,所謂春誦夏弦。『子寧不來』,所謂禮聞來學。『挑』者,誘挑之,所以進其善發蒙也。『達』者,開達之,所以解其蔽達材也。『在城闕』,則以學校廢於鄉黨也。學校,禮義之所自出,鄭雖衰世,而禮義之出於人心者猶在。不然,何以思之深、望之切,而『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揚之水,不流束楚。終鮮息淺反兄弟,維予與女女、汝同。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居望反女。

興也。兄弟,婚姻之稱。《禮》所謂「不得嗣為兄弟」是也。予、女,男女自相謂也。人,它人也[35]。迋,與「誑」同。○**者相謂,言揚之水則不流束楚矣,終鮮兄弟,則維予與女矣。豈可以它人離間之言而疑之哉?彼人之言,特誑女耳。

【纂疏】《揚之水》,解見《王風》。

揚之水,不流束薪。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叶斯人反。

興也。

《揚之水》二章,章六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鄭氏曰:「作此詩者同姓臣也。」嚴氏曰:「此詩忽兄弟所作,故曰維予二人。昭公兄弟雖多,無與忽同心者,故言終竟是少,謂要其終必不相助,雖多猶少也。」孔氏曰:「兄弟爭國,親戚相疑,唯我與女二人而已。」范氏曰:「『揚之水,不流束楚』,弱也。『終鮮兄弟,唯予與汝』,無親也。『無信人之言,人實迋汝』,小人衆也。」朱子《初解》:「兄弟既不相容,所與親者二人而已,然亦不能自保於讒間,此忽所以亡也。」東萊曰:「『無信人之言』,非教之以不信人言也。忽既微弱,強公子復多,其臣大抵懷二心而外市,僅有一二人實心向之者,乃暗於情偽也,不知所備[36],故提耳而告之也。」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古老反衣綦巨基反巾,聊樂音洛我員于云反。

賦也。如雲,美且衆也。縞,白色。綦,蒼艾色。縞衣綦巾,女服之貧陋者,此人自目其室家也。員,與云同,語詞也[37]。○人見**奔之女而作此詩,以為此女雖美且衆,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雖貧且陋而聊可自樂也。是時**風大行,而其间乃有如此之人,亦可謂能自好而不為習俗所移矣。「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豈不信哉!

【附錄】《出其東門》卻是箇識道理人做。大雅。鄭詩雖**亂,然《出其東門》一詩卻如此好。又如《女曰雞鳴》一詩,意思亦好。讀之,真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纂疏】孔氏曰:「縞,細繒。《戰國策》云:『強弩之餘,不能穿魯縞。』則縞是薄繒,不染,故色白也。綦,青色之小别。艾謂青而微白[38],為艾草之色。」嚴氏曰:「縞衣綦巾其妻[39],猶云荆釵布裙也。」

出其闉音因闍音都,有女如荼音徒。雖則如荼,匪我思且子餘反。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賦也。闉,曲城也。闍,城臺也。荼,茅華輕白可愛者也。且,語助詞[40]。茹藘,可以染絳,故以名衣服之色。娛,樂也。

【纂疏】陳氏曰:「門之外有副城,回曲以障門者謂之闉。」孔氏曰:「闍是城上之臺,謂當門臺也。」《邶風》『荼苦』,苦菜之荼;《周頌》『荼蓼』,萎葉之荼。此荼非二種[41],乃茅之秀者,其穗色白。吳王夫差黄池之會,陳兵脅晉。白常、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云:『荼,茅秀。』亦以白色為『如荼』。」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嚴氏曰:「國亂,男女相棄,有出門見棄女如雲之多,我心所存,在於『縞衣綦巾』、『縞衣茹藘』者,是我之室,且得相娛樂也。」

野有蔓草,零露漙徒端反,叶上兖反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叶五遠反兮。

賦而興也。蔓,延也。漙,露多貌。清揚,眉目之間婉然美也。邂逅,不期而會也。○男女相遇於野田草露之間,故賦其所在以起興。言野有蔓草則零露漙矣,有美一人,則清揚婉矣。邂逅相遇,則得以適我願矣。

【纂疏】毛氏曰:「郊外曰野。」陳氏曰:「《綢繆》詩言婚姻,云見此邂逅,邂逅正謂婚姻,非**奔也。」嚴氏曰:「邂逅謂其議速成,猶『迨其今兮』之意。今人言事之速者云邂逅而成[42]。」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賦而興也。瀼瀼,亦露多貌。臧,美也。與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

《野有蔓草》二章,章六句。

溱與洧,方渙渙叶于元反兮。士與女,方秉蕳古顔反,叶古賢反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子餘反。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況于反且樂音洛。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賦而興也。渙渙,春水盛貌。蓋冰解而水散之時也。蕳,蘭也,其莖葉似澤蘭,廣而長節,節中赤,高四五尺。且,語辭。洵,信。訏,大也。勺藥,亦香草也,三月開花,芳色可愛。○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蘭水上,以祓除不祥。故其女問於士曰:盍往觀乎?士曰:吾既往矣。女復要之曰:且往觀乎?蓋洧水之外,其地信寬大而可樂也。於是士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相贈而結恩情之厚也。此詩**奔者自叙之詞。

【纂疏】《前漢·地理志》曰:「鄭地右雒左沛,食溱洧焉,土狹而險,山居谷汲,男女亟音器聚會,故其俗**。」毛氏曰:「溱、洧,鄭兩水名。」李氏曰:「董仲舒云:『芍藥一名何離,故舊别以贈之。』」孔氏曰:「鄭國**風大行,述其為**之事如是,故陳之以刺亂。」

溱與洧,瀏音留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賦而興也。瀏,深貌。殷,衆也。將,當作「相」,聲之誤也。

《溱洧》二章,章十二句。

鄭國二十一篇,五十三章,二百八十三句。

鄭、衛之樂,皆為**聲。然以《詩》考之,衛詩三十有九,而**奔之詩才四之一。鄭詩二十有一,而**奔之詩已不翅七之五。衛猶為男悦女之詞,而鄭皆為女惑男之語。衛人猶多刺譏懲創之意,而鄭人幾於蕩然無復羞愧悔悟之萌,是則鄭聲之**,有甚於衛矣。故夫子論為邦,獨以鄭聲為戒,而不及衛,蓋舉重而言,固自有次第也。「《詩》可以觀」,豈不信哉!

[1]「懼」原作「罹」,據《毛詩正義》卷四之二改。

[2]按,據嚴粲《詩緝》卷八,「憮」作「既」,「善射」上有「叔」字,「遂言」上有「忌」字,「擷」作「攧」,「箭」上有「送」字。當從之。

[3]「重」原作「相」,據《毛詩正義》卷四之二改。又其下有「故謂之重英也」一句。

[4]「言」原作「也」,據《毛詩正義》卷四之二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