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诗集传序 > 詩卷第二02(第3页)

詩卷第二02(第3页)

《泉水》四章,章六句。

楊氏曰:「衛女思歸,發乎情也。其卒也不歸,止乎禮義也。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使知適異國者,父母終,無歸寜之義,則能自克者,知所處矣。」

出自北門叶眉貧反,憂心殷殷。終窶其矩反且貧,莫知我艱叶居銀反。已焉哉叶將其反,下同!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比也。北門,背陽向陰。殷殷,憂也。窶者,貧而無以為禮也。○衛之賢者處亂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門而賦以自比。又歎其貧窶,人莫知之,而歸之於天也。

【附錄】「《北門》詩只作賦詩說,如何?」曰:「當作賦而比。當時必欲出北門而後作此詩,亦有比意思。」可學。「《北門》詩只是說官卑禮薄,無可如何。」木之。

【纂疏】黄氏曰:「自北門出,非以背明向陰喻暗君。」張氏曰:「怨則怨矣,然歸之於天[43]。」鄭氏曰:「詩人事君無二志,故自决歸之於天。」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避支反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知革反,叶竹棘反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賦也。王事,王命使為之事也。適,之也。政事,其國之政事也。一,猶皆也。埤,厚。室,家。讁,責也。○王事既適我矣,政事又一切以埤益我,其勞如此,而窶貧又甚,室人至無以自安,而交徧讁我,則其困于内外極矣。

王事敦叶都回反我,政事一埤遺唯季反,叶夷回反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徂回反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賦也。敦,猶投擲也。遺,加。摧,沮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卷耳》之觥罍,《羔羊》之退食,《鹿鳴》《四牡》之燕樂,《出車》《杕杜》之勞來,一人之勞苦君無不知,一毫之事功君無不報,此先王所以體群臣也。千歲治安,根本在此。《北門》之忠臣仕不得志,至於終窶且貧,祿不足以代耕矣。出則當王事之獨勞,入則當政事之煩使,室人不能忍飢寒而交徧讁之,此人情所難堪者。上不怨其君,下不怨其家,窮而呼天,亦無一毫怨天之辭,此樂天知命之士也。有臣如此,而不能忠信重祿以勸之,衛之所以亡也。」

《北門》三章,章七句。

楊氏曰:「忠信重禄,所以勸士也。衛之忠臣,至於窶貧而莫知其艱,則無勸士之道矣,仕之所以不得志也。先王視臣如手足,豈有以事投遺之而不知其艱哉?然不擇事而安之,無懟憾之辭,知其無可奈何而歸之於天,所以為忠臣也。」

北風其涼,雨于付反雪其雱普康反。惠而好呼報反,下同我,攜手同行叶户郎反。其虚其邪音徐,下同,既亟只音紙,下同且子餘反,下同。

比也。北風,寒涼之風也。涼,寒氣也。雱,雪盛也。惠,愛。行,去也。虚,寬貌。邪,一作徐,緩也。亟,急也。只且,語助辭。○言北風雨雪,以比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寬徐乎?彼其禍亂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

【纂疏】《爾雅》作「其虚其徐」。嚴氏曰:「虚、徐則尚有眷念故國之意,既亟則暴虐已甚,不可以少留矣。至此而後决為去計,是欲留者其本心,决去者其不得已也。」

北風其喈音皆,叶居奚反,雨雪其霏芳菲反。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比也。喈,疾聲也。霏,雨雪分散之狀。歸者,去而不反之辭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北風怒而有声,不止於涼矣;雨雪霏霏而密,不止於雱矣。喻虐政之害愈急也。」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比也。狐,獸名,似犬,黄赤色。烏,鵶,黑色。皆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則國將危亂可知。同行、同歸,猶賤者也。同車,則貴者亦去矣。

【附錄】時舉問:「狐與烏不知比何物?」曰:「不但指一物而言,當國將危乱時,凡所見者無非不好底景象也。」時舉。

【纂疏】程子曰:「同車,亦偕行耳。但卒章辭意益迫切,同車有已駕之意。」鄭氏曰:「赤則狐也,黑則烏也,猶今君臣相承,為惡如一。」疊山謝氏曰:「一章同行,二章同歸,三章同車,一節急一節[44],風人之法度也。」

《北風》三章,章六句。

靜女其姝赤朱反,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蘇刀反首踟直知反蹰直誅反。

賦也。靜者,閒雅之意。姝,美色也。城隅,幽僻之處。不見者,期而不至也。踟蹰,猶躑躅也。此**奔期會之詩也。

【附錄】問:「《靜女》篇注以為**奔期會之詩,以靜為閒雅之意,不知**奔之人方與狎暱,又何取乎閒雅?」曰:「**奔之人不知其為可醜,但見其可愛耳。以女而俟人於城隅,安得謂之閒雅?而此曰靜女者,猶《日月》詩所謂『德音無良』也,無良則不足以為德音矣,而此曰德音,亦愛之之辭也。」時舉。

【纂疏】嚴氏曰:「首章男女相期而未遂也。」歐陽氏曰:「衛宣公與二夫人烝**,衛俗化之,幽靜難誘之女且然,其他可知。」

靜女其孌,貽我彤徒冬反管叶古兖反。彤管有煒于鬼反,說音悦懌音亦女美。

賦也。孌,好貌。于是則見之矣。彤管,未詳何物,蓋相贈以結殷勤之意耳。煒,赤貌。言既得此物,而又悦懌此女之美也。

【纂疏】嚴氏曰:「此女贈男之物也。」歐陽氏曰:「古者鍼筆皆有管,樂器亦有管,不知此管是何物,但彤是色之美者。」一說:李氏曰:「毛鄭之意謂彤管者,后夫人必有女史,所書后妃群妾功過之筆。《左》定九年『《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杜氏以為三章之詩悅美女,義在彤管。則又以為美事。今但闕,以俟知者。」愚按:《左》定九年:「鄭駟顓市專反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於是不忠。茍有可以加於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注:「顓字子然,為政。析,鄭大夫,私造刑法,書之竹簡。彤管,赤管筆,女史所執[45]。」

自牧歸荑徒兮、徒計二反,洵美且異夷、曳二音。匪女音汝之為美,美人之貽與異同。

賦也。牧,外野也。歸,亦貽也。荑,茅之始生者。洵,信也。女,指荑而言也。○言靜女又贈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異,然非此荑之為美,特以美人之所贈,故其物亦美耳。

【纂疏】一說:張氏曰:「牧,牧地也,不耕種之牧地多草木根芽[46]。」嚴氏曰:「歸,歸孔子豚之歸,猶贈也。此男贈女之物,報彤管也,言來自牧地,歸女以荑,信美且異矣,然未足以比女色之美,姑以是為美人之贈耳。」

《靜女》三章,章四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