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寿彝对历史文献学建设的贡献 > 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1(第2页)

通史撰述之志与封建社会史论1(第2页)

在这个讲演中,白先生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这也就是他所讲的第二个问题。白先生认为,对封建社会内部分期及其阶段性特点的讨论,仅仅从阶级斗争入手是不够的,仅仅从农民起义进行分析也是不够的。就是讲阶级斗争,一方面要分析农民阶级,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地主阶级,而分析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后者在阶级关系中占主导方面。他这样写道:

专讲农民战争还是不够的。那应该怎么讲呢?讲社会发展规律,首先还要讲经济基础。不从经济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讲农民战争就有好多问题不好解释。讲农民战争的发展,也要从经济基础的发展上来讲。那么讲经济基础,讲什么呢?生产力、生产关系嘛。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很缓慢,抓这个,困难大。生产关系抓哪一个呢?要抓农民阶级,但是首先要抓地主阶级。为什么?因为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封建社会变化,在地主阶级身上体现得清楚些,材料也多些。有了这个材料,再分析农民阶级、分析农民战争,就好办得多。在封建社会两三千年里面,阶级斗争有一定的量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里,显示着不同的情况。这一点可以帮助咱们对于封建社会发展线索多知道一点。我个人的意思,就是先从这儿来分析:从地主阶级变化来分析;然后再从农民战争的口号、行动来分析。还有一个,从民族关系上来分析。[17]

综观白先生的上述阐释,主要有三点:一是讲封建社会内部分期,不能只是考察阶级斗争;二是讲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首先应从经济基础入手;三是讲封建社会内部分期,应从在生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地主阶级的变化入手,然后兼及其他各种因素。这一分期标准,既不同于单纯从阶级斗争观点入手分析农民起义的动机和目标,也不同于从政治上考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关于封建社会内部分期问题的一种新见解。

其后,白先生在其另一篇文章《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这一见解,认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我们的时代”称作“资产阶级时代”,可见“阶级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是可以不同的统治阶级作为主要的标志的”[18]。从这一观点出发,结合中国的历史文献,白先生把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划为四个阶段,而作为统治阶级中占支配地位的分别是世家地主、门阀地主、品官地主和官绅地主[19]。同时,白先生又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三卷中对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劳动者身份和赋税制度的关系的有关论述[20],结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指出:“随着历史的发展,直接生产者的依附程度要不断地减少些,但依附的性质是不容易摆脱的。关于赋税制度,中国确实存在过国税和地租统一的情况,但同时也存在着两者分离的情况。”[21]由此可见,白先生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注意到中西某些共同之处,并且有一个从材料到理论、从局部到全局的思考和处置,因而有比较充分的说服力。

关于中国通史编纂中的理论问题和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内部分期,都是中国历史研究和撰述中的基本问题,对于有关问题的探讨,尤其是从理论和材料的结合上进行探讨,并做出合理的、深入浅出的阐释,对历史研究者和社会公众正确认识中国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白先生在这方面的建树甚多,本文只是涉及笔者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讲讲读了《白寿彝文集》第一卷后的几点认识,不当之处,请史学界同行和读者朋友予以指正。

[1]原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9年卷。

[2]白寿彝:《古籍整理和通史编纂》,《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73页。

[3]参见刘淑娟:《侯外庐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载《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3期。

[4]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2页。

[5]白寿彝:《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1页。

[6]按:势官地主,作者后来称作品官地主,参见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9页。

[7]以上参见白寿彝:《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8页。

[8]白寿彝:《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11页。

[9]白寿彝:《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4~75页。

[10]白寿彝:《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5页。

[11]白寿彝:《论历史上祖国国土问题的处理》,《白寿彝文集》第二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29页。

[12]白寿彝:《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6页。

[13]白寿彝:《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6~77页。

[14]以上参见白寿彝:《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78、79、80页。

[15]白寿彝:《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问题》,《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5页。

[16]以上参见白寿彝:《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问题》,《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3~197、205~216页。

[17]白寿彝:《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几个问题》,《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7~198页。

[18]白寿彝:《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第217页。

[19]白寿彝:《中国历史的年代:一百七十万年和三千六百年》,《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9页。

[20]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91页。

[21]白寿彝:《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白寿彝文集》第一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9~12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