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史学的社会作用02
[61][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40页。
[62]参见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分论三之第四章,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261~278页。
[63]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导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页。
[64]刘节:《中国史学史稿》叙论,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1~2页。
[65]参见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研究任务的商榷》,《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595~598页。
[66]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第1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页。
[67]《礼记正义·曲礼上》,《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50页。
[68]见《尚书·金縢》、《尚书·立政》、《尚书·顾命》,王世舜译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1、252~253、261页。
[69]《左传·昭公二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226~1227页。
[70]《国语》卷十八《楚语下》,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80页。
[71]《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20页。
[72]《左传·庄公二十三年》,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26页。
[73]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屈守元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第612页。
[74]《国语》卷十五《晋语九》,韦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01页。
[75]司马迁:《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2946~2947页。
[76]参见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小学类序,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21页。
[77]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8页。
[78]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6页。
[79]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35页。
[80]《隋书·百官志中》记中书省、秘书省原先的职责是:“中书省,管司王言,及司进御之音乐。”“秘书省,典司经籍。”
[81]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
[82]参见李林甫等:《唐六典》卷九《史馆》,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81~282页。
[83]杜佑:《通典》卷二十一《职官三·史官》,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67~568页。
[84]杜佑:《通典》卷二十一《职官三》,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555~556页。
[85]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089页。
[86]刘知幾:《史通》卷十一《史官建置》,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94页。
[87]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090页。
[88]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090页。
[89]王溥:《唐会要》卷五十六《起居郎起居舍人》,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961页。
[90]王溥:《唐会要》卷六十三《史馆杂录上》,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104页。
[9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208页。
[92]参见刘知幾:《史通》卷二十《忤时》,浦起龙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54~556页。
[93]参见王溥:《五代会要》卷十八“前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298页。
[94]参见洪迈:《容斋随笔》卷五“史馆玉牒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71页。
[95]参见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四《职官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878~3879页。
[96]参见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一《职官志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786页。
[97]参见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六十四《职官志四》,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3877页。
[98]洪迈:《容斋随笔·容斋三笔》卷四“九朝国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458~4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