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穰兼人为再出,二圆为形见其义。
君业戌彆出于地,据例自知何须评?
吞之为字贯八声,维天之用遍流行。
四声兼人亦有由,人参天地为最灵。
且就三声究至理,自有刚柔与阴阳。
中是天用阴阳分,初乃地功刚柔彰。
中声唱之初声和,天先乎地理自然。
和者为初亦为终,物生复归皆于坤。
阴变为阳阳变阴,一动一静互为根。
初声复有发生义,为阳之动主于天。
终声比地阴之静,字音于此止定焉。
韵成要在中声用,人能辅相天地宜。
阳之为用通于阴,至而伸则反而归。
初终虽云分两仪,终用初声义可知。
正音之字只廿八,探赜错综穷深几。
指远言近牖民易,天授何曾智巧为?
选文节选自《训民正音·制字解》(解例本),韩国国立国语院编,韩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4a—18b页。
【导读】
本文节选自李氏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李祹所创制的《训民正音》解例本中的制字解部分。
李祹(1397—1450),李氏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庙号世宗。按照古代朝鲜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要求,李祹作为太宗与元敬王后闵氏的第三个儿子,原本并非王位的继承人。然而,由于他的两位兄长不学无术、资质平平,相比之下,才华横溢的李祹显得更具帝王之才。最终,太宗经过慎重权衡,废掉原世子李禔,改立李祹为世子。明永乐十六年(1418),太宗将王位禅让给世子李祹,李祹于景福宫勤政殿正式登基为王,至此拉开了他一生传奇的序幕。在位期间,李祹在政治、经济、军事、礼乐、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在政治上,他以儒学为治国之本,完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他进行土地税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在军事上,他通过己亥东征和《癸亥条约》来对抗倭寇,在北疆建立四郡六镇以加强边防,并对北方女真部落实行怀柔与武力并举的政策;在礼乐上,他深受中国音乐的影响,修订了朝鲜音乐的记谱法十二律;在科技上,他倡导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督写了朝鲜第一部农书《农事直说》。朝鲜王朝在世宗大王李祹的带领下迎来了空前的盛世,李祹也因此备受韩国人民的崇敬,被尊为“海东尧舜”。
世宗大王李祹最著名的成就在于其创制了朝鲜文字。在此之前,古代朝鲜文言分离,也就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书面表达均需使用汉字。然而,古代朝鲜社会等级森严,唯有士大夫阶层拥有学习和使用汉字的权力,平民则多为文盲,这使得人们日常的交流、书写和记录极为不便。鉴于此种背景,世宗大王认为:“国之语言,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8]故决定创制一套可以完整表达本国语言的文字系统。该项举措在当时一度受到了两班贵族和儒臣文人的质疑与反对,被指责是“以夷变夏”、甘于与落后民族为伍的行为。即便如此,李祹依然力排众议,特设谚文局,命令郑麟趾、成三问、申叔周、李善老等人创制“谚文”,撰写解例,并且最终正式颁布了《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最早创制于1443年,是指朝鲜王朝独创的本民族文字。作为一种表音文字,“训民正音”由17个子音和11个母音组成,其语音结构较为简单,每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每字的结构最多由五个字母组成,其字形为方块字,便于与汉字同时使用。它的同名书籍《训民正音》则是为解释朝鲜文字的制字原理和发音方法所创作的一本“说明书”,面世于1446年。《训民正音》分为韩文本和汉文本两种版本,分别被称为《训民正音》谚解本和《训民正音》解例本,其中的汉文本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原本。《训民正音》解例本由制字解、初声解、中声解、终声解、合字解和用字解六个部分构成,此段选文即为《训民正音》解例本中的制字解部分,其内容主要是结合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对“训民正音”的制字原理加以解读,并且附有帮助人们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口诀。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之中,《训民正音》一度失传。1940年,《训民正音》解例本在韩国庆尚北道安东市被重新发现,并因其独特的价值而备受重视。1962年,它被韩国指定为第70号国宝。1997年,它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训民正音》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在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第一,从出版印刷的角度来看,现存的《训民正音》为木刻本,共三十三张,其版式采用了双边的四周版框,版心有区分各行的界线和黑口,这是朝鲜书籍在壬辰战争之前常有的特征。虽然书籍的外表已严重破损,但《训民正音》依然是代表朝鲜王朝时代出版印刷文化的重要古书之一。[9]第二,从文字创制的角度来看,“训民正音”并非由当时既存的文字系统演化而来,而是被创制出来的,我们从现存的古籍中还可以明确地获知其创制者、创制时间和创制原理,这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字的独特文字符号。第三,从韩国本土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训民正音”中的文字字型独特,书写简洁,拼读灵活,可以标记朝鲜语的一切发音,因此十分便于朝鲜人民学习和使用。虽然这种文字在当时并没有成为正统文字,但是《训民正音》的颁布一改古代朝鲜文言分离的困境,为庶民提供了简洁易学、便于书写的工具,使得朝鲜拥有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字符号,这对于朝鲜半岛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第四,从整个人类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文字经常是统治阶级对百姓进行统治的重要工具,掌握文字即掌握权力与地位。然而,世宗大王在《训民正音》中明确表示,自己创制文字的目的在于使普通的朝鲜百姓也能够拥有学习和使用文字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体现了一种超越当时社会制度的、先进的民本主义思想。因此,《训民正音》的创制可以被认为是一件对于世界文字、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周佳)
[1]坤复:是指易经六十四卦图中的坤卦和复卦。
[2]各象其形而制之:模拟各自的形状而创制出来的,也就是使用了“象形”的制字原理。
[3]声出稍厉:厉,指音韵学中的浊音,这里指发音略强。
[4]羽:指羽音。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
[5]故韵书疑与喻多相混用:在中国古代的三十六辅音表中,不同的字用以代表不同的音,疑母代表[?-],喻母代表[j-]或[h-]。
[6]一阖一辟:阖,原指关闭,这里指非圆唇元音;辟,原指打开,这里指圆唇元音。
[7]以初声对中声而言之。阴阳,天道也。刚柔,地道也:结合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可知,中声,即韵母,因与阴阳有关而被称为天道;初声,即声母,因与刚柔有关而被称为地道。
[8]韩国国立国语院:《训民正音》,1a,韩梅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9]韩国国立国语院:《训民正音》,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