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昭明太子萧统 > 第24章(第2页)

第24章(第2页)

易真闻言一怔,侧过脸向看灯台上积着的烛泪,这才发现过去太久,烛火果然已经变得很黯淡。

他问:“你……一直在等我?”

虽然在梦中做“元昭太子”时,他也享受过被妻子提灯等待的待遇,但现实中的他到底还没有娶妻,和妙仪也有两三年未曾见面,二人远不如元昭太子和太子妃那般情深。

但他也不是没有人爱。他还是个幼童的时候,母妃会在宫中等他。她也会提着一盏灯站在宫门前遥遥地看着他,像看着自己此生最珍贵的宝物。后来母亲去世,他被父亲丢到角落自生自灭,乳母也会为他点亮夜灯。再之后高宣来了,在他被父亲责骂、罚跪而晚归的那些夜晚,会为他留灯的人又多了一个高宣。

他怀念那些平淡又温馨的日子,怀念那些亮着灯的门和窗,但人总不能为了一点温暖就止步不前。他穿着孝服送走了母亲,在乳母归家的行李中塞上厚厚的财帛,为颓唐的高宣偷偷寻来前朝典籍案卷……

可孟不觉与母亲、乳母、高宣又有不同。他是他费尽心思引诱来的风,是向他奔赴而来的金乌,既不是他的下属,也不是他的长辈,更不是他的亲人。他从未对孟不觉的停留抱有期待,孟不觉本可以不为他留这盏灯,更不必守着这盏孤灯等他,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窗外雨声簌簌,花枝摇晃的影落在墙上,好似有一枝花在风雨中不经意碰上了本不相干的另一朵。易真的心便因为这偶然的触碰而轻轻震颤起来。

他突然发觉自己陷入了迷障。他已经收获了很多的爱,他的父亲、兄弟即便不爱他,也不过是庞大海洋中略微缺少了三两滴水而已,有何可惜?

我本不是这样多愁善感的人。难道是那枚丸药的作用?

他抬手回抱住孟不觉,在对方耳边轻声道:“我的事情有太多太多,白日里做不完,夜间熬至三更是常有的事。你年岁还小,熬不得夜,以后不必等我。若是困倦,就早早歇息。”

“可是殿下也只比我大不到三岁。”

孟不觉将身后撤,乌黑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他。

“我想陪着殿下。”

“……”

易真的目光便因为他的话语而变得更柔软。

他摸了摸孟不觉披散下来的长发:“我希望你能活得轻松一点。你曾说只想要一柄剑、一匹马,你想做不受拘束的孟舒,我都记得的。”

他说着,好像突然想到什么:“对了。待易央写不出更多东西后,孤要杀了他。若他向你求助,不要见他,不必搭理。他身上有些怪异。”

易桓出现得蹊跷,消失得也蹊跷,但几次出事(包括易真自己和孟不觉)都在易央身周。易央脑子里那些东西确实有趣,他活着的确也对易真更有好处,可若获得这份有趣和好处的代价是被迫和一只鬼绑定,那易真选择活得麻烦一些。

只是杀一个皇子不容易,需要细细筹谋,挑选合适的埋骨处。在那之前,姑且让他再多活一段时日吧。

或许是他的话题太跳跃,孟不觉的身体突然有一丝僵硬。他感受到孟不觉的僵硬,安抚地拍了拍对方的后背。

孟不觉问道:“怪异在哪里?我这几日都有偷偷看他,他确无武艺在身,举止谈吐也只能说不出错;要说怪异,也只有头脑里那堆奇奇怪怪的东西怪异。”

果然,孟不觉会做梦,也是因为和易央接触过吧?

易真顿了顿,不欲说出自己被鬼威胁、还被强逼吃了颗丸药的事,起身到墙角的箱笼里一顿翻找,找出一块装在半旧络子里的玉石,将这块玉小心系到了孟不觉的脖子上。

“这是当年批命的道士留下的,后来也请旁的高人看过,的确只是一块灵玉,也没有什么害人的法咒,只有辟邪养身的益处。”

他避开了孟不觉的问题,只温言道。

“你戴着,无论去哪里、去做什么,都不要拿下来。”

接下来这段时间,他打算就呆在自己的寝殿里直到僧道到来,但孟不觉是个爱玩闹的小郎君,他总不能让天性活泼的孟不觉也憋在宫室里,这样也太委屈他了。

孟不觉眨巴着眼睛看他,两只手握着玉,眼睛圆溜溜,如此乖巧可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