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一、中文部分
(一)图书类
1。[奥]奥托·纽拉特:《社会科学基础》,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曾庆宏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德]H。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5。[德]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朱红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李秋零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6。[法]J。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7。[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9。[法]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车槿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0。[荷]库珀斯:《一般科学哲学:焦点主题》,郭贵春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1。[加]马里奥·本格:《科学的唯物主义》,张相轮,郑毓信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12。[美]阿诺德·泽尔纳:《计量经济学贝叶斯推断引论》,张尧庭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美]彼得·伯格:《社会学导引——人文取向的透视》,黄树仁等译,巨流图书公司1984年版。
14。[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现实的社会构建》,汪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王承绪等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美]亨特,柯兰德:《社会科学导论(第12版)》,康敏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17。[美]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重建社会科学报告书》,刘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8。[美]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吴国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9。[美]奎因:《从逻辑的观点看》,陈启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美]李丹:《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张天虹,张洪云,张胜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1。[美]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2。[美]鲁德纳:《社会科学哲学》,曲跃厚,林金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23。[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林聚任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24。[美]内格尔:《科学的结构》,徐向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5。[美]舒兹:《社会世界的现象学》,卢岚兰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
26。[美]斯蒂芬·特纳,马克·瑞斯乔德:《人类学与社会学哲学》,尤洋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美]特纳:《解释规范》,贺敏年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8。[美]斯蒂芬·特纳,保罗·罗思编:《社会科学哲学》,杨富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9。[美]威廉·詹姆斯:《彻底的经验主义》,庞景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唐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1。[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知识的不确定性》,王昺等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2。[美]詹姆斯·博曼:《社会科学的新哲学》,李霞,肖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英]派翠克·贝尔特:《社会科学哲学:迈向实用主义》,何昭群译,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