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 分析的功利主义视角中的理与人1(第3页)

分析的功利主义视角中的理与人1(第3页)

拒斥自利论在另一个方面也是值得欢迎的。与CP相比,S对道德的威胁更大。S与道德相冲突的情形有许多。无论我们想要什么和珍视什么,这些冲突中的一些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相信S,那么我们认为在这些情形中道德地行动会是非理性的。这个信念可能造成我们更不大可能道德地行动。

类似的主张并不适用于CP。按照CP的一些版本,CP与道德相冲突的情形有许多。但是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足够在意道德的话,该种冲突就会消失。

我论证道

(6)我们大多数人都应当改变有关个人性质和历时的个人同一性的观点。此处的真理与我们绝大多数人所相信的大为不同。

(7)鉴于我们有关我们自己的那些信念中的这一变化,我们应当改变我们的某些道德观点。而且某些极端主张,尽管它们能够遭到可以得到辩护的否定,但却是可以辩护的。

这些结论也难以评估。如果我们采纳那些极端主张,这些结论可能是不受欢迎的。斯温伯恩写道,如果他接受还原论的观点的话,他就不会有什么理由继续活下去了。其他一些学者主张,绝大多数道德则会从根本上遭到削弱。

我拒斥这些极端主张。我认为关系R——连续性和联系性——赋予我们特别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可能并不如那个进一步的事实所会提供的理由强。而且,因为心理的联系性是一个程度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拒斥这样一个主张:对我们的未来的某些部分更少一些关心必定是非理性的。我们应当拒斥古典自利论。我已经解释过我为什么欢迎这个结论。如果我们变成还原论者,那么这个观点改变也支持我们的那些道德观点方面的某些改变。但是我并未发觉这些令人担忧。

当我考虑结论(6)的蕴含的时候,(6)为真使我欣然不已。这种观点改变也有心理后果。它使我对我自己的未来,以及对我将有一死这一事实关心得少了一些。相比之下,我现在更加关心他人的生活了。我欢迎所产生的这些后果。形而上学会产生哲学的慰藉。

最后我论证道

(8)因为我们能轻易地影响到未来人的同一性,所以我们面对着那个非同一性问题。要想化解这个难题,我们需要一个有关善行的新理论。这个理论还必须避免那个令人讨厌的结论和那个荒谬的结论,而且要解决那个纯粹加法悖论。

既然我们尚未找到这个理论,那么这些结论是不受欢迎的。它们从根本上削弱了我们有关对未来的世世代代所负有的义务的信念。我们绝大多数人认为,对两个社会政策中的一个政策的选择或许有悖于那些生活在更遥远的未来的人们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这个信念是错误的。对我们的冒险政策选择或者对我们的消耗选择一定存在道德诘难。但是,这个诘难不能诉诸我们有关伤及他人为错的平常原则。尽管这两个政策都具有明显的糟糕后果,但是选择这两个政策却不会对什么人来说将更糟。

既然我未能发现我们应当诉诸的那个理论,那么我就不能够解释对于我们选择这些政策的那个诘难。我认为,尽管我到目前为止失败了,我或者他人总会发现我们所需要的这个理论。但是在做到这一点之前,结论(8)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结论。

同时,我们应当向那些将要决定是否增加核能源使用的人们隐藏这个难题。这些人知道那个冒险政策可能造成更遥远的未来中的一些灾难。如果这些人错误地认为选择那项冒险政策会有悖于那些被这样的灾难夺去性命的人们的利益,那么将更好一些。如果他们持有这样的错误信念,他们将更有可能达到确当的结论。

结论(8)在别的一些方面也是不受欢迎的。我们绝大多数人会认为,那个令人讨厌的结论和那个荒谬的结论只不过是我如此称呼而已。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避免这两个结论,不知道如何化解那个非同一性问题和那个纯粹加法悖论,我们就将具有这样一些信念:对之我们不能提供正当性证明,而且知道它们是不一致的。

如果我或者他人解决这些问题,结论(8)将在微不足道的意义上受人欢迎。我们喜欢享受解决问题之快乐。但是在我们发现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应当对这个结论表示痛惜。伴随着更多的未解问题,我们进一步远离统一理论。我们进一步远离了化解我们的那些分歧的理论,而且鉴于它达成了这个目标,或许配得上称作真理。

四、道德怀疑论

道德怀疑论者否认道德理论可以为真。更宽泛些说,他们否认任何理论客观上会是最好的理论。辩护这个观点的一个论证说,伦理学不像数学,不是我们都认同的一个学科。我们能够否定这个论证是一个好论证。但是,要从根本上削弱这个论证,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化解我们的分歧的理论。在我们寻获这样的一个理论之前,我们能够给出别的两个对道德怀疑论加以置疑的根据。这些根据是用以主张客观性问题不是已经解决而是仍然悬而未决的。

许多人是道德怀疑论者,但并不是有关合理性的怀疑论者。如果我们不是仅仅考虑行动的道德理由而是考虑行动的所有种类的理由,那个客观性问题就能够得到最好的求索。有些主张是我们人人都接受的。

假设如果我不移动一下的话,我将会被落石砸死,而且我最想要的是活下去。我有移动的理由吗?无可否认,我们有。这个主张在所有时代、在所有的文明中都会被接受。这个主张是真的。

既然有一些有关行动理由的真主张,我们就能够否定一些怀疑论者所主张的。有时有人主张说,与岩石或者星星不同,不能够有客观的道德价值。这样的一些实体不能够存在。它们过于奇异,不可能是“宇宙构造”的一部分。但是在刚刚描述的那个事例中,我的确具有移动的理由。这可能不是一个道德理由。但是,既然有这么一个理由,就可能有理由。行动的理由在唯一相关的意义上能够“存在”。既然有一些行动理由,其中的一些是否是道德理由的问题就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还有另一个质疑道德怀疑论的根据。我们不应当假定伦理学的客观性必须要么全有要么全无。可能有一部分道德是客观的。在描述这个部分方面,我们的主张可能是真的。当我们考虑这部分道德的时候,或者这些道德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发现会消除我们的那些分歧的统一理论。可能有别的一些问题我们永远不会达成一致。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什么真的答案。既然客观性无需要么全有要么全无,道德怀疑论者可能在部分上是对的。这些问题可能是主观的。但是这并不需要给统一理论投下一层怀疑的阴影。

五、人类的历史和伦理学的历史何以可能刚刚开始

一些人认为,伦理学不可能有进步,因为一切都已经被说过了。像罗尔斯和内格尔一样,我所认为的正好相反。有过多少人把非宗教伦理学当作他们的毕生事业?在最近的过去之前,为数极少。在绝大多数文明中,绝大多数人已经相信了有一个上帝存在,或者有多个神存在。一个相当大的少数派事实上是些无神论者,无论他们佯装是什么。但是,在最近的过去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无神论者把伦理学作为他们的毕生事业。就像孔夫子和一些古希腊古罗马人可能是一样,佛陀也可能是这些为数不多的人中的一位。在经过1000多年之后,在16和20世纪之间又多出了一些。休谟是一位把伦理学当作他毕生事业之一部分的无神论者。西季威克是另一位。在西季威克之后,有数位职业道德哲学家。但是他们大多并不治伦理学。他们所治的是元伦理学。他们并不追问结果是好还是坏,或者行动是对还是错。他们所问和所写的只是关乎道德语言的意义和那个客观性问题。非宗教伦理学得到许多人的系统研究,还只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事。与其他科学相比较,非宗教伦理学是最年轻也是最不发达的一门科学。

我认为,如果我们毁掉人类,就像我们现在能够做得到的,这个结果将比绝大多数人所想的糟糕很多。比较一下三个结果。

(1)和平。

(2)一场杀死世界现存人口99%的核战争。

(3)一场杀100%人口的核战争。

结论(2)会比(1)更糟,而(3)会比(2)更糟。这两个差别哪一个更大?绝大多数人认为更大的差异是在(1)和(2)之间。我认为(2)和(3)之间的差异大得很多。

我的观点由非常不同的两组人所持有。两组人都会诉诸同一个事实。地球将至少再有10亿年可供人类居住。文明只是在几千年之前才开始的。如果我们不毁掉人类,这寥寥的几千年可能只是整个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小片段。于是结论(2)与(3)之间的差异可能就是这个小片段和这个历史的所有其他部分之间的差异。如果我们把这个可能的历史比作1天,那么迄今所发生的只不过是1秒的一个小数而已。

那些持有我的观点的两组人中有一组是古典功利主义者。他们会主张,就像西季威克所主张的,毁灭人类会是迄今可以想象出的最大的犯罪。这个罪行的糟糕性在于对可能的幸福总量的大规模毀灭。

另一组人会表示认同,但却出于非常不同的一些理由。这些人认为在纯粹的幸福总量中价值微乎其微。对这些人而言,重要的是西季威克所称的“理想的诸善”——科学、艺术和道德进步,或者向一个世界范围的完全公正的共同体的一种连续不断的迈进。毁灭人类会妨碍这三种善的进一步成就。这会是极端糟糕的,因为最重要的是这三类善的最高成就,而且这些最高成就会出现在未来的一些世纪中。

在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完全公正的共同体而奋斗的过程中,显然会有更高的成就。而且在所有科学和艺术中都会有更高的成就。但是最大的进步会在这些科学或艺术中目前最不发达的那个领域取得。我已经说过,这就是非宗教伦理学。信仰上帝或者多神妨碍了道德推理的自由发展。不信上帝,得到多数人的公开容许,只是最近的一个事件,尚未完成。因为这个事件过于新近,所以非宗教伦理学尚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尚不能预言我们是否将会像在数学中那样在非宗教伦理学中达成共识。既然我们无法知道伦理学将如何发展,那么抱有高远的希望并非是非理性的。

(王新生译)

[1]选自帕菲特:《理与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标题由编者所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