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裴晏敏锐地察觉到爷爷的情绪变化,忍不住追问道:“爷爷,您是不是认识她外公啊?或者您当年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铜铃?”
江爷爷却只是摇了摇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些事情,等你们看完信,或许就明白了。”他说完,便转身走出了书房,留下江裴晏一个人拿着铜铃,心里充满了疑惑与好奇。
他打开那叠旧信,信纸已经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带着一种老式的钢笔字特有的刚劲与温柔。信里大多是爷爷写给奶奶的思念,记录着他在外地工作的日常,还有对奶奶的牵挂与惦念。
江裴晏一页一页地翻看着,越看心里越有感触。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爷爷,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地写下对奶奶的思念,那些朴实的文字里,藏着最真挚的情感。他注意到,信里多次提到了桂花,提到了铜铃,提到了一个名叫“老林”的人,只是每次提到这个人,都只是寥寥数语,没有过多的描述。
“老林”是谁?会不会就是霖燕的外公?江裴晏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越发觉得这件事情充满了谜团,也越发期待周末的见面。他小心翼翼地把信和铜铃放回木盒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周末弄清楚这一切。
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周末如期而至。
清晨的阳光格外明媚,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照亮了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霖燕一早就醒了,再也睡不着,索性从床上爬起来,开始精心打扮自己。
她打开衣柜,翻来覆去挑了很久,最后选中了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裙子是简约的款式,领口和袖口绣着细碎的白色小花,裙摆很长,垂到脚踝,走动的时候会随着动作轻轻摆动,像流动的湖水。她觉得这条裙子很符合今天的氛围,温柔而安静,带着一丝怀旧的气息。
换好衣服后,她对着镜子梳理了一下自己的长发,将头发轻轻挽成一个松松垮垮的发髻,露出纤细的脖颈,然后在发髻上别了一枚小小的珍珠发夹,增添了几分精致感。她又化了一个淡淡的妆容,只涂了一层薄薄的粉底,画了细细的眉毛,再抹上一点豆沙色的口红,让整个人看起来气色更好,却又不失清纯。
一切准备就绪后,霖燕小心翼翼地从床头柜里拿出那个精致的锦盒。锦盒是红色的,上面绣着缠枝莲的图案,是外婆当年亲手绣的,摸起来质地柔软而光滑。她轻轻打开锦盒,里面铺着一层红色的绒布,那只黄铜铃静静地躺在绒布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铃身上的桂花纹清晰可见,每一朵小小的桂花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旁边还放着一叠旧信,信纸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磨损,却被外婆保存得很好,没有一点褶皱。霖燕拿起一封信,轻轻摩挲着泛黄的信纸,仿佛能感受到外婆当年写下这些信时的心情,那些温柔的思念,那些深深的牵挂,都藏在这一笔一划之中。
“外婆,我走啦!”霖燕拿着锦盒,走到客厅,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的外婆说道。
外婆从厨房里走出来,仔细打量了她一番,满意地点点头:“真好看,我们家燕燕就是漂亮。”她接过锦盒,再次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铜铃和信都放好了,才递还给霖燕,“路上小心点,到了给我打个电话。记得好好和人家小伙子相处,别太任性。”
“知道啦外婆!”霖燕笑着接过锦盒,在外婆脸上亲了一下,“您放心吧,我会的。说不定等我回来,还能给您带来好消息呢!”
“好,好,外婆等着你的好消息。”外婆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眼里满是期待与欣慰。
霖燕拿着锦盒,背上书包,开开心心地走出了家门。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阳光温暖地洒在身上,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她沿着街道慢慢走着,心里充满了期待,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她和江裴晏约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名叫“桂花巷”,光是听名字,就让霖燕觉得格外契合今天的主题。咖啡馆离学校不远,步行大约十几分钟的路程,霖燕特意提前了十分钟出门,想早点到达,熟悉一下环境。
走进咖啡馆,一股浓郁的咖啡香和淡淡的桂花香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放松下来。咖啡馆的装修很有格调,墙壁上挂着一些老式的照片和画作,桌子和椅子都是木质的,带着一种复古的韵味。靠窗的位置摆放着几盆绿植,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桌面上,形成温暖的光斑。
霖燕四处看了看,很快就看到了江裴晏。他已经到了,坐在靠窗的一个位置上,穿着一件浅灰色的休闲衬衫,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里面的白色T恤,看起来干净而清爽。他的面前放着一个棕色的木盒,应该就是装着铜铃和旧信的盒子。
看到霖燕进来,江裴晏立刻站起身,对着她挥手,眼底的笑意像阳光一样明朗,带着几分期待与欣喜。“这里!”他开口喊道,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
霖燕笑着走过去,在他对面的位置上坐下,把锦盒轻轻放在桌面上。“不好意思,我没迟到吧?”她轻声问道,脸颊因为走路和紧张而泛起淡淡的红晕。
“没有,我也是刚到没多久。”江裴晏摇摇头,递给她一杯早已点好的饮品,“我猜你可能喜欢喝甜一点的,就给你点了一杯桂花拿铁,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霖燕接过杯子,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扑面而来,和咖啡馆里的整体氛围相得益彰。“谢谢,我很喜欢桂花味的东西。”她笑着说道,轻轻喝了一口,甜而不腻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让人心情更加愉悦。
两人相视一笑,一时间竟有些不好意思,沉默再次降临,但这次的沉默却带着几分甜蜜的羞涩。霖燕下意识地摩挲着面前的锦盒,心里的期待越来越强烈,想要立刻打开锦盒,看看那只和外公的铜铃如此相似的铜铃。
江裴晏似乎也看出了她的心思,率先打破了沉默:“我们……现在就看看铜铃和信吧?”
“好啊!”霖燕立刻点头,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红色的绒布映入眼帘,那只黄铜色的小铜铃静静地躺在里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她轻轻拿起铜铃,递到江裴晏面前:“你看,这就是我外公的铜铃。”
江裴晏也打开了面前的木盒,木盒里面铺着一层黑色的绒布,上面躺着一个铜铃,款式和霖燕手中的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小巧玲珑的圆形,只是颜色稍深一些,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古铜色,显然年代更为久远,也更有历史的厚重感。
像一对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连□□的弧度、挂绳的孔洞都分毫不差,唯有铃身的桂花纹,在细节处藏着细微的差别——霖燕外公的铜铃上,桂花花瓣更显圆润,纹路间带着几分细腻的柔美;而江裴晏爷爷的铜铃,花瓣边缘带着些许凌厉的线条,更添几分刚劲。
“太像了……”霖燕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拂过两只铜铃的纹路,指尖传来冰凉而温润的触感,像是在触摸两段跨越时光的岁月,“简直就像出自同一个匠人之手。”
江裴晏也凑近了些,呼吸间带着淡淡的咖啡香,拂过霖燕的耳畔,让她脸颊微微发烫。“我爷爷说,这铜铃是当年在城南的‘老手艺坊’定做的,那家铺子早就关门了。”他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几分探究,“你外婆有没有说过,你外公的铜铃是在哪里做的?”
霖燕仔细回想了片刻,摇摇头:“外婆只说外公特意找人定做的,没提具体是哪家铺子。不过她倒是说过,外公当年在支边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很会做手工的朋友,说不定……”
她的话没说完,却被江裴晏接了过去:“说不定,就是同一个人?”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笃定。这份巧合太过蹊跷,若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怎会有如此相似的款式和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