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灶头上的抹布
东明兴师动众在校门口蹲点找过李永远的面孔,刚开始以为远远那么有种是还没发育起来的高中生。东明最后在初中东门蹲人,才晓得那小子只是个初中生,于是更气不打一处来,扬言找人打死他,不打一顿天理难容,星期五放学校门口等着别跑。
这事我听说以后就找上了周培金帮忙,起初东明那嘴炮王动真格打算硬杠。一到星期五莽夫李永远大剌剌出现被围起来的时候,周培金这边带了更多的校外人员过来,但因为两边上面的领头人认识,这架打不起来,互相散烟讲和了。
东明一肚子憋屈,又不敢得罪周培金,恶人先告状把那天的情况拿出来说,指着李永远不服气地告诉诸位是那矮子先打他的,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大家认识不打可以理解,我跟矮子的事总得清算一下吧?那这样,我俩再单独打一次扯平,这不过分吧?
东明总觉得那天是失手没防备才挨的打,打算爷们儿来一架把场子找回来,大家对这个提议没意见,也觉得这样合适。
李永远嗤之以鼻说,明明是东明耍流氓非礼我,他才揍人的,谁受得了自家姐姐被人欺负?你们自家姐姐妹妹被欺负的,能袖手旁观?
不过对于这一架,李永远表示的是,他要再揍一次这个小人。
而东明抵赖明明是在追我,他泡妹子什么德行大家都清楚,喜欢动手动脚打垒,我也戳穿了他骚扰我的事。
李永远辩到上风依旧要和东明再打一架,东明亦不想错失把面子找回来的机会,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大,这一架愈演愈烈成了两人必须打的场面。
连周培金也点头同意了,我暗急紧张捏他手臂,希望他出面阻止。他拍了拍我的手宽慰,两个人打架出不了什么大问题,有问题再出面,再说,他看我表弟扎实底盘挺稳的,东明个子高不过是虚势。
周培金对于打架的情况真是眼睛尖慧眼识珠,李永远果然再次把东明打得起不来,东明爬起来又被踹得趴地上,好几次反复如此。连对方那些人看了都觉得丢人现眼,窃窃私语说今天居然跑来帮了这么个弱鸡瘪三,连初中生都打不过。
东明赔了夫人又折兵,高中生的身份再次被严重践踏,我看他的表情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尤其是听见别人的私语时,他愤起以后还是打不过士气更低落了,最后索性干脆认输,还善后送了中华烟给大家堵嘴。
一时心底还有些同情东明,我都替他尴尬,破财买人心。
对于我,东明是再也没有脸来追了,我从此似乎成了他心里的禁忌。后来他班上有人提到我,他都觉得是被羞辱了一样,警告朋友们别再提我,谁提跟谁翻脸。
这种八卦消息都是惠香告诉我的,东明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被惠香三天两头嘲笑,在我们班讲得精彩绝伦。后来都没有多少女生会接受他的追求了,还认为被他喜欢看上是一件特别丢脸的事情,从此以后他就从海王变成了寡王。不过还是有王八看绿豆看对眼的时候,只是他此后变得低调多了,闹一出反倒帮他收了心。
而我叫人来帮李永远的事,李永远没想到我这种三好学生还认识扛把子。周培金虽然看在我面子上来帮了一次李永远,但是他俩气场也挺不和的,李永远莫名其妙吃飞醋,大约觉得势力不如人落了面子。
周培金察觉到李永远的敌意,懒得理我们,当时径直走了。走前拍拍我肩膀,让我有事找他。
李永远感到对方压根没把他当一回事,更憋屈了,他觉得自己被人家高高在上的施舍了一下。周培金无视人的劲头是挺明显的,但我还是拍李永远的头教育他从小就恩将仇报的德行很差劲,不改到外面没人惯着他。我看他打架挺熟练的,没少挨打吧?
他嘀咕是在乡下的时候,那些贱小孩骂他是没爹没妈没姐的孤儿,谁都不要他。外公外婆老了死得早,以后只剩他一个,哭兮兮。
他才成天跟他们打架,打到自己能反杀,打到他们服为止。
我何尝不是失责的姐姐呢?
只好经常在周五带他回家里吃饭,有次在饭桌上,他还敞开来当着南茜小姨的面邀请我回乡下吃一顿饭。他请我放心回去看看,他早就骂过外公外婆了,大闹了天宫一顿,以后他们不会再轻视我了。
桌上的氛围有些低迷,李永远认真看着我,逼问我去不去,给个准信儿,去的话,明天就让他们给我做很多好吃的。他每次都接受我的邀请,我一次都不去的话,明显不对等,还是没把他放心上。
南茜小姨让我想去就去,不想也不用勉强自己。
李永远臭毛病犯了嘟哝她不会说话,都不知道说点好话,亏他那天还向她正儿八经道歉道谢。
涉及到我,南茜小姨还是告诉他,远远,你的姐姐是个人,不是你的玩具,她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阴影。你越逼她,她只会越来越难受,你得让她消化了准备好再去面对。如果她不想面对,你也不能用个人的感情要挟她,你要尊重她,她才会尊重你彻底接受你,能理解吗?
李永远没了声音,依旧只看向我。
我对南茜小姨微笑一下,“没关系,远远就这么一个愿望,他盼了很久,我准备一天再去。不过我也要征得你的同意,毕竟以前说好了的。南茜,我星期天可以回去吃一顿饭吗?如果你同意,你会陪我一起回去吗?”
南茜小姨微微颔首,她会陪我的,会陪我一起去面对,以及面对她自己的这块儿心病。
见状,李永远笑容满面地用饭,吃得更津津有味了,吃完饭菜还舔盘子。夸南茜小姨做的家常菜好吃,也夸我,姐姐是天底下最勇敢的人,现在会保护他,还会陪他,真好啊。就好像有了后盾一样,让他在外面上学住校都有劲儿,没那么厌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