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来从小的生活轨迹都是跟随方召军升迁调任的步伐而延伸,他爸调去哪里他跟着去哪儿,以至于周围没什么朋友。
池父和方召军算是老朋友,池明川和方来住在一条街,两人上学补习、寒来暑往都在一起。方召军常年住在单位,池明川父母见方来小小年纪没人照应,经常把他叫去家里,给足了长辈该有的关怀。
直到池家生意做大,池父大张旗鼓包揽了南方的工程,全家也跟着南下生活。
这一突发事件,也彻底改变了方来的生活。
方来家搬到了隔壁老城区,距离方爸爸单位近了些,各式二层小洋房错落有质,没什么人烟,左邻右舍都是年纪大了的退休老干部,对方来也很是关爱。
每天迎着雾蒙蒙的水汽去学校,踩着月影回家练琴就是方来的日常。
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仲夏夜,方来练琴到很晚,机械手表的指针传来咔哒的声音,在黑夜里显得尤为清脆。他看了眼时间,再有一个小时就是十二点了,少年的十六岁在这个充满汗渍和咸湿苦闷的教室里度过。
方来把大提琴放回琴盒,打开手机才看到方召军几个小时前给他发过一条消息,让他下了课去他单位。
方来这会儿才看到,利索得收拾了东西去校门口。晚班车停了,他打了个车往城外赶。
到了派出所门口,门卫打了招呼放他进来,方来注意到门口几辆车都开着警示灯,室内有吵闹的动静。
几个辅警在门口抽着烟唉声叹气。
“你说说这叫什么事,一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仗着家里有点背景净不干人事,警察来了还不住手,看给我挠得!”
另一人也是生无可恋:“消停点吧,这周仨回了,今晚我就交班了,可不想见这帮祖宗了,丫一车拉来所里了有什么用,家里打个电话还不得把人伺候走。”
“欸,你知道吗,昨晚上是方所长值班,人是方所亲自抓回来的。”那人语气激动起来,“可算能治治他们了。”
方来站在门外,听到这番对话便没再进屋。
夜风将他额头上的发丝吹得凌乱,耳边传来长短不齐的虫鸣,方来觉得有点冷,风吹得胳膊上起了一层层疙瘩。
不知过了多久,楼上审问室的灯灭了,四五个青少年从门口走出来,几个人脸上挂了彩,为首的寸头脸色阴沉沉的,把牙关咬得嘎吱作响,迎面和方来对上了视线。
不过方来只淡淡瞥了一眼就移开了,他注意到最房间最里面还有一个身形高挑的男孩,衣衫倒是整洁,只是肩膀以奇怪的姿势扭曲着,看来是脱臼了,可对方脸上没有半分察动。
方召军走了出来,对着那几个青年说:“这次是对方签了谅解书你们才没受处罚,在审讯室一天一夜的滋味不好受吧,再有下次,可视情节严重,拘留十五天你们一个也跑不掉!”
几人不服气,没把方召军放眼里,甚至在派出所门口点火抽烟,吞了两口后,寸头男说:“看样子以后哥几个可得夹着尾巴做人了,免得让所长抓到把柄。”
“哈哈哈可不嘛,谁不知道城南区派出所所长的威风,就是不知道你这帽子还能戴多久?千万得戴稳了,不然下次也见不着咱们几个了。”
“今天这事算我倒霉,别他妈让我逮到你,走!”寸头男把烟一扔,用力踩了踩。
方召军高大板正的身躯叉腰往那一站,丝毫不为所动。
等几人走了方召军才看到站在一边的方来,缓下神情朝他走去,“什么时候来的,也没打个招呼?”早已夜深,方来知道方召军叫他来这的用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意义了。
方召军此刻多少有点惭愧,伸手拍了拍方来的背,“又没给你过成生日,对不住了儿子。”
方来摆了摆头,不知怎么瞧见了外边,眼神正巧对上了那个已经离开的寸头男,那人站在门卫室的旁边,两人之间隔了有几十米远,方来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
事实是,方来确实被他们盯上了。
但那几人没什么大动作,只是在方来放学路上跟着,跟盯罪犯放哨似的,隔个很远的距离,也从来没上前来对方来动过手。
方来那段时间也留了心眼,等走到了路口就和邻居姨母打招呼,姨母总是拉着方来在她院子里摘花逗鸟,方来在找机会从院子后面绕到自家后门,后门有两棵景松,枝繁叶茂,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有人在后面。
这样的跟踪持续了半年之久。方来观察过,那波人隔山差五就换人跟,有时候一个人,有时候俩仨人,在路边嗦粉闲谈,嗦完粉又继续盯梢,但那个寸头男没出现过。
除了方召军周末落班在家的时候,这群人不在,只要是方来放学都能看到他们。后来方来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