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捧着结果,手一直在抖:这可是秦国历史上第一次“民主推举”储君,虽然投票范围仅限嬴氏微信群。
当日傍晚,宗正亲赴廷尉府,提交“宗室合议书”:一致推举中郎嬴政为“储君第一候选人”,理由简单粗暴——功高、天选、民心。
第七日,三卿闭门投票。
丞相杜仓:投嬴政——顺应天意,稳住朝局。
御史芈启:弃权——楚系外戚不想趟浑水。
廷尉蒙毅:投嬴政——军功派旗帜,法家代言人。
结果:2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
当日夜里,铜匣再次封存,内加“储君推举书”:中郎嬴政,天德功三望俱全,宜立为太子。封泥压上三卿联名印,只等老王最后一画。
第八日深夜,寝宫。羸稷回光返照,竟坐起饮粥,目光清明。三卿跪榻前,呈上推举书。老人目光扫过“嬴政”二字,沉默良久,忽抬手,以指蘸粥,在书简边缘画下一道短横——像给“政”字添上最后一笔“丶”,更像给命运点上句号。
“寡人……准了。”声音轻若游丝,却压垮最后一根稻草。
第九日清晨,丧钟长鸣,秦王羸稷驾崩。雪停,日头初升,金光穿云,照在玄龙大旗上,旗心“秦”字熠熠生辉。
同日,三卿发诏:中郎嬴政,晋太子,居东宫,三日后即位,明年改元“政始”。
少年跪受诏书,额头触地,声音沉稳:“臣,太子政,受命。”
起身瞬间,他与远处宫门上的玄龙旗目光相交,一老一少,一衰一盛,在同一具躯壳里,完成最后的交接。
夜,东宫。蛛网图被撤下,换上巨幅《天下疆域》。嬴政负手立于图前,看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版图像六块肥肉,摆在案板。
林燕、黎川、黑夫、林伍,四人依次上前,与他击掌,声音轻而坚定:
“下一步,天下。”
窗外,雪霁,月出。清辉洒在少年肩头,像给他镀上一层银甲。他抬眼,眸光穿透夜色,落在更远的东方——
那里,有更大的猎场、更凶的野兽、以及——最高的王座。
龙,终于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