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婉清在码头和县学外来回奔波的时候,时间像白驹过隙一样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立夏。
立夏在华阳县这边是个大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共同庆贺这个节气。
所以,码头也给工人们放了两天假期,让他们能够回家一起跟家人庆贺立夏。
县学就更不用说了,加上休沐一共放了三天假,给学子们兴奋的不行,呼朋唤友的寻摸着怎么渡过这三天假期。
于是,李婉清终于在立夏时节收获了几天来之不易的假期。
“大姐,我倒了哦。”说话的正是李婉瑶,她正把一小碗蚕豆往锅里倒。
在她的旁边,李舒阳也很积极的将其它食材一起倒进去。
“你们倒吧。”李婉清见李婉瑶她们将东西都倒进去后,就拿起锅铲将瓮里的糯米和蚕豆、玉米、香菇、咸肉充分的搅拌均匀,然后加水上锅。
她们这是在弄立夏饭,华阳县这边立夏盛行吃立夏饭,因为有五种不同的颜色组成,所以也叫做“五色饭”。
除了立夏饭,李婉清还买了些苋菜、黄瓜、鲟鱼,准备做炖大餐,犒劳犒劳近来辛苦的大伙。
李婉清取下用稻草吊在一旁的鲟鱼,这是今早刚从江里打捞上来,被稻草挂了半天还活泼乱跳的。
鲟鱼身上有不少的粘液,李婉清拿出一盆热水加了点醋进去,热水加醋,能够很好的清理掉鲟鱼身上的粘液和腥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热水不能过烫,用手伸进去觉得刚刚好烫就行,过热容易破坏鲟鱼表面紧实的皮质。
鲟鱼在热水和醋的作用下,原本灰黑的皮肤,渐渐泛白,退去表面一身透明的黏液。
李婉清拿出菜刀来,用刀背反手将鲟鱼表面上的少量的鳞片刮下来。
鲟鱼跟普通的河鱼长的不一样,头大且扁平,唇吻部长而尖,呈三角形。
背部像山脊一样凸出骨板,而这些骨板大大的方便了李婉清。
她拿着刀沿着这些凸出的骨板切下,鲟鱼肉质紧实,刀口很容易切下,李婉清把握着深度,刀刀都切在鲟鱼侧边的鱼鳍上方。
刀口不浅、整齐划一,露出里面半透明还带着些许血丝的鱼肉。李婉清将接近半米长的鲟鱼放到大圆盘上,头尾相连,被刀口分离的骨肉像一朵花一样在圆盘里绽放出粉白色的鱼肉。
拿出几根大葱和老姜,将它们切成两指宽的长度,然后加入盐巴、料酒均匀的搅拌。
这些带着料酒独特的酱香味的葱姜,被李婉清一片片的插到刚刚片出的口子里,然后拿出蒸笼,上锅开蒸!
处理好鲟鱼后,李婉清转身来到苋菜面前。
新鲜的苋菜带着水润的光泽,茎杆纤细呈嫩红色,从根部往上颜色逐渐变浅,叶片宽大细长,边缘微微卷曲。
苋菜的菜叶是浓郁的绿色,跟翠绿的青菜不同,它上面还有很多紫红色的叶脉遍布其中,这也是为什么苋菜被叫做“红苋”的原因。
李婉清拿起一把苋菜抖落到油锅中,发出“滋啦~”一声——油星溅起,翠绿与嫣红交织的菜叶瞬间在锅里舒展。
拿起锅铲翻炒了几下,苋菜的清香混着猪油的荤香很快就蔓延开来,叶片逐渐在高温下渐渐软塌。
随着菜叶渐渐变软,慢慢的析出了嫣红色的汤汁,把里面的蒜蓉都染上了颜色。
从旁边的陶罐里挖了一小勺盐巴进去,锅铲再次翻飞,将盐粒与苋菜充分的混合就可以出锅了。
李婉清将炒得鲜灵的苋菜利落的装到盘子里,为了承托出它的光彩还特地取了一个白盘,嫣红的汤汁顺着菜叶边缘滑落,在白盘的衬托下更是清爽诱人!
一旁的鲟鱼也差不多可以出锅了,李婉清打开蒸笼,白色的蒸汽裹着鲜润的热气扑面而来。
待雾气逐渐消散,盘里的清蒸鲟鱼便映入眼帘——鱼身修长完整的趴卧在圆盘上,银灰色的表皮在热气中泛着细腻的光泽。
切口上方插着的葱姜片已经软塌,析出的汁水被下方雪白的鱼肉吸的一干二净。
鱼腹的下方,淡白色的汤汁沿着鱼身边缘浅浅的积在盘底,鲜味混着葱姜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李婉清拿出一块布巾叠好垫在盘子下方,稳稳的将鲟鱼给端了出来。
取出一根大葱,将葱白和绿叶分开上下叠放在一起,刀刃贴着葱白和绿叶快速切出细细长长的葱丝,将这些细长的葱丝叠在鲟鱼上方,远远看着像是一座小山。
接着,李婉清转身走到一盘的小火炉上,拿出锅铲挖了一大勺猪油,也不放到锅里,直接就着锅铲在炉火上加热。
雪白的猪油从一块细腻如白霜的凝固状态下慢慢消融,像是冬天的雪地被春风吹拂,化作雨水滋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