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将士们已经放松了警惕,谁还能抵挡住匈奴人的进攻呢?
江巡抚不禁陷入沉思,他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但他明白,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他都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保护好百姓。
江嫔深受父亲的影响和教导,她的父亲曾告诉过她,只有在后宫中自己变得强大,才能保护好百姓。
因此,当江嫔刚刚入宫的时候,她一心想要依附皇后,假装看不惯冉浮云这样一个出身低微的女人骑在她的头上而心生不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逐渐明白,在宫廷中,权力才是一切,皇后不倒下,她是不可能出头的。于是,她开始寻找可以依靠的力量,以确保自己能够生存下去。
之前江嫔以为,冉浮云虽然得宠,但也只不过是个以色侍人的花瓶罢了。真正能成为她盟友的人,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
自从女院一事之后,江嫔就发现了端妃身上有着许多闪光点。不仅如此,端妃还敢于在朝堂之上与奸佞之臣对抗,这些都让江嫔十分敬佩。因此,现在的她对端妃早已改变了看法,不再将其视为敌人,而是想要与之结盟。
冉浮云刚回宫不久,便能得知皇帝已经背叛她并另寻新欢,这其中就是江嫔的功劳。而江嫔之所以会这么做,并非仅仅是为了向众人炫耀,更多的还是想找个盟友。
江嫔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着保护远州百姓的重任,而这一切都需要她找到一个可靠的盟友来共同完成。当然,这个盟友绝对不会是皇帝。毕竟,皇帝的心思难以捉摸,他随时可能会将她们抛弃。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江嫔决定与端妃结盟。
她相信,只要她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在宫廷中站稳脚跟,并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此时的端妃,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深知江嫔是个聪明且有野心的女人,如果能得到她的帮助,那么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两个原本针锋相对的女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走到了一起。
皇帝听江嫔说完,沉思片刻后说道:“国库亏空,战事频起,此时议和,才是最好的方式。”
江嫔自是据理力争:“就怕匈奴居心不良,如今他们将部落整合在一起,只怕更难对付,不过是送来一个公主罢了,他们那弹丸小国,更应个乘胜追击,一举歼灭他们!”
皇帝摇摇头,“爱妃所言虽不无道理,但眼下国力空虚,实在不宜再战。且匈奴此番求和诚意满满,若贸然拒绝,恐引起两国民间纠纷。”
江嫔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皇帝打断,“此事朕心意已决,无需再议。”
江嫔咬咬嘴唇,只能低头应是。
退下后,江嫔越想越气。她知道皇帝是怕了,可若是此时不除匈奴,日后必成大患。
江嫔决定去找端妃商量对策,两人必须想办法阻止这场议和。
江嫔快步走到承乾宫前,宫女通报后,冉浮云立刻迎了出来。
江嫔走进殿内,看到冉浮云正坐在榻上喝茶,脸色有些阴沉。
江嫔行礼道:“拜见端妃娘娘!”
冉浮云放下茶杯,起身扶起江嫔:“妹妹怎么突然来了?可是有要事相商?”
江嫔点点头,压低声音道:“姐姐,皇帝准备议和了……”
冉浮云闻言,眉头紧皱,心中一沉。她自然明白这次议和意味着什么,这无疑会损害天启朝的利益和尊严。
同时也是对白将军的一种侮辱。
白将军就是户部侍郎白理仁的女儿,就因为白将军的余威,户部尚书至今无定论。
就算是白侍郎之前在何尚书一派,此次也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是户部尚书的热议人选。
但此时的冉浮云也无计可施,只能长叹一声:“唉……此事我已知晓,只是一时之间,实在想不到好的办法啊!”
江嫔焦急地说:“姐姐,我们不能让皇帝议和,必须想办法阻止。否则,天启朝的颜面何存?百姓又如何能安心?”
冉浮云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既然皇帝不肯听,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江嫔连忙追问:“什么办法?”
冉浮云咬牙切齿地回答:“那就是找皇后!这种大事,皇上说了也不算,还是要看陆太傅!”
江嫔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想起了那个曾让自己心动不已的男子。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心道:早知道,还不如直接嫁给陆太傅的儿子呢,皇帝真是太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