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毛二是什么意思 > 二被故意遗忘的自杀(第2页)

二被故意遗忘的自杀(第2页)

陌生人问她:“你怎么了?”

她发现自己失去了倾诉的能力,这些愁与苦,已经成了别人看不到的毒素,溶进了她的血液,谁也帮不了她。

她只是无力地哭,对着电话一遍遍地重复:“活不下去了,救我,救我啊。”

很多关于三毛的资料里,都有提到三毛少年时的那场自杀:某个台风大作的夜晚,无助的孩子不知道哭泣了多久,不知道是否受到外界的刺激,默默地在房间里将左手腕的动脉割开。这次的切腕自杀很幸运地被父母发现,送到医院抢救,左手被缝了二十八针,留下了一生都消不去的伤疤。

但是,在《三毛画传》里的《三毛年谱》上,却提到了另一次的自杀:切腹。三毛的作品里或者别人写的传记里都没有提到过这次切腹自杀。很多人都认为,三毛一生自杀过三次,一次是少年的割腕,一次是二十六岁时因为未婚夫瘁死而服毒,另一次就是结束了三毛生命的用丝袜悬了颈。但是三毛却在《谈心》一书里,写到过这样的话:“她不只一次要放弃生命,她的一生中试过三次,在二十六岁以前。留下的是两个疤痕和至今救不回来的胃病。”

我无法考证少年的三毛是否尝试过切腹那样惨烈的自杀方式。但是,能判断,三毛从小是倾向于悲剧美的,虽然成年后,她自己很明白“世上的人喜欢看悲剧,可是他们也只是看戏而已,如果你的悲剧变成了真的,他们不但看不下去,还要向你丢汽水瓶呢。”

三毛悲剧美的意识,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另有更大一部分是受了书本的影响。特别是《河童》。《河童》这本书的作者芥川龙之介本身就是悲剧式的人物。幼年的时候母亲疯掉自杀,在他心里留下恐惧又自卑的种子——以为总有一天会像母亲一样疯掉,成年后,他虽然取得了文学上的成就,但是肩负着太重的经济压力,在三十五岁服安眠药自杀。

《河童》写于芥川龙之介的晚期,他笔下的河童(也译作水虎),原是日本神话里的一种水怪,孩童大小,身体可随外界而变色,手脚有蹼,腹部有袋鼠一样的袋子。河童们有自己的国家,也有自己的生活。

河童生产小河童时,父亲会向母亲的肚子发问:“你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吗?”而母亲肚子里的小河童如果说愿意,他就会被生下来,如果说不愿意,他就可能不出生。

而自杀,在河童国里,却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他们连庙里供奉的偶像都是一些著名的自杀人物,像尼采,凡高等。

三毛从小与父母一起信奉基督教,又学习儒家文化,按说,对于自杀这种行为,是根本不会接受的。

但是,她在《河童》里找到了支持,少年的她,可以独自呆在房间里玩味着这些对话——问:诸位的生命是永恒的吗?答:关于我们的生命,众说不一。请不要忘记,幸而我们当中也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拜人教等各种宗教。问:你信什么教?答:我一向是个怀疑派。问:然而你至少不怀疑魂灵的存在吧?答:我信得没有诸位那样深。问:你结交了多少朋友?答:我交的朋友,古人今人,东方西方的都有,不下三百个。其中著名的有克莱斯特①、迈兰德②、魏宁格尔③??

问:你所结交的都是自杀的吗?答:那也不一定。为自杀作辩护的蒙坦④是我的畏友之一。但是不曾自杀的厌世主义者——叔本华⑤之流,我是不跟他往来的。

??

(作者注——

①克莱斯特(1777-1811),德国戏剧家、小说家,后自杀。②迈兰德(1841-1876),德国哲学家,受叔本华影响颇深,后自杀。③魏宁格尔(1880-1903),澳大利亚思想家。

④蒙坦(1533-1592),法国思想家。⑤叔本华(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三毛以及她的家人,都没有对别人细讲少年时的那些自杀是怎么发生的,他们甚至很少提到那几年。反正,以后的三毛总在向家人说抱歉,而她的父亲母亲,也承认那是段想起来都会要流泪的日子。

这是他们全家人都想在经过后忽略掉的记忆,他们想忽略,也许是想爱护三毛,不要让她对那几年太过于自责。而三毛想忽略,可能是因为回头看时,痛苦还那样明显,像是扭头迎上了扑面来的厉风,只能闭眼,用手挡过。

??

好吧,闭一闭眼睛,我们听一首歌,在歌声里,和陈家人一起跳过那几年灰暗的生活。

《谜》词:三毛

当时实在年纪小我的愁,我的苦妈妈你不要以为它不是真的而我是这么不明白今生的起步要等到什么时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