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独孤信列传(第1页)

独孤信列传(第1页)

独孤信列传

独孤信(503—557年),鲜卑族,原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云中郡人。西魏、北周名将,八柱国之一。

忠君爱民的史上最强岳父

独孤信的先祖在鲜卑族部落担任头领,他的祖父迁移到武川镇定居,他的父亲是当地的领民酋长,深得大家敬重。

独孤信有着一副盛世美颜,特别爱打扮,喜欢穿色彩鲜艳的服饰。长大后,在军营里被称为独孤郎,郎是给美男子的尊号。

北魏末年,北部边境爆发六镇起义,独孤信心向朝廷,曾与人一起,斩杀了一名起义军的猛将,因此出名。后来,独孤信归附权臣尔朱荣,受命征讨义军首领葛荣的军队,单枪匹马擒获一名郡王。北魏宗室元颢引导南梁军队进入国境,攻占洛阳,独孤信奉命在黄河北岸迎战,大胜而归。

之后,独孤信先后调任隶属荆州的新野郡、南乡郡(均在今河南省南阳市)郡守,政绩显著。大臣贺拔胜镇守荆州,很欣赏独孤信,带领他一起攻占了南梁的一个城池,并表奏朝廷提升他的官职。

不久,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诱杀,贺拔胜派独孤信前去安抚弟弟的军队。独孤信到达军营,发现宇文泰已经接管了军队,成为他们的首领。独孤信与宇文泰小时候就是好朋友,于是返回荆州。不久,独孤信被征召到朝廷,很快得到北魏孝武帝的器重。当时,孝武帝与权臣高欢决裂,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事情发生得很仓促,独孤信知道消息时,孝武帝已经走了。

独孤信来不及跟父母辞别,也顾不上妻子儿女的安危,只身一人,骑上快马追随孝武帝而去。孝武帝感动不已,说:“乱世知忠臣,这句话是千真万确啊!”

宇文泰建立西魏后,荆州被东魏占领,但当地民众心向西魏,独孤信奉命率军前来招抚百姓。在他们即将到达荆州时,东魏派出军队前后夹击独孤信。独孤信对战士们说:“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千人,而且腹背受敌。如果先攻击后面的敌人,敌人会以为我们要逃跑,必然会前来截击,不如先攻打前面的部队。”于是奋力进攻,东魏军队溃败,独孤信乘胜袭击并占领了荆州。东魏派来大军增援,独孤信发现兵力悬殊太大,主动放弃荆州逃到南梁。

独孤信在南梁居住了三年,梁武帝允许他回去,又问他:“你现在是回家看望父母,还是去长安伺奉君主?”独孤信坚定地说:“伺奉君主,绝无二心。”梁武帝表示赞赏,赠送给他很多礼物。独孤信回到长安,主动上书请罪。当时已是西魏文帝在位,文帝深明大义,不仅认为他无过,还觉得他有功,于是升官嘉赏。

随后,独孤信跟随宇文泰参加与东魏的沙苑之战。东魏战俘中有亲戚,告知他父亲已经去世,他便为父亲服丧。丧期没有结束,朝廷命令他停止服丧,出来任职。独孤信继续参加对东魏的战争,后来再次前往荆州招抚民众。

后来,宇文泰又派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无能,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得不到裁决。独孤信到达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后,这里再也没有积压的公事。他用礼义教化百姓,鼓励发展农业,仅仅几年时间,官府、私人都很富裕。

有一次,独孤信在郊外打猎归来,上马前随手整了整帽子,帽子有点歪。第二天,整个秦州城的男人都模仿他帽子歪戴的造型。由此可见,独孤信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威望。因为独孤信的诚信远近闻名,宇文泰亲自赐名“信”。

宇文泰病逝后,侄子宇文护专权,引起了老臣赵贵的愤懑,便找独孤信商量刺杀计划。独孤信认为时机不妥,没有参与计划,并劝阻赵贵。计划泄漏之后,宇文护杀了赵贵,又认为独孤信有知情不报之罪,想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便赐毒酒给他。独孤信被逼饮毒酒自尽,终年五十五岁。

独孤信戎马一生,忠于君主,爱护百姓,获得好评如潮。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几个女儿。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各个美貌与智慧并存,其中,长女嫁给宇文泰的儿子北周明帝,是为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被追赠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的夫婿是他亲自挑选的,名叫杨坚,便是隋朝的开国皇帝,女儿便是后来的文献皇后。独孤信一人身兼周、隋、唐三朝皇帝的岳丈,自古以来,只此一人。

【原文】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摘自《周书?卷十六》

【译文】另外,独孤信在秦州,曾经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快马入城,帽子戴得稍稍有点歪。到了第二天早晨,秦州的官吏百姓中有人戴帽子的,都因为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歪着戴。他被邻国和士人百姓推重到这种程度。

词语积累

可见一斑(bān):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局部便能推知整体。

功高望重:望,名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侧帽风流:独孤信狩猎归来,无意间把帽子戴歪了,进城后引发全城效仿。形容由于本人长相英俊,无意中的举动也会被世人称赞效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