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话二十四史谢圣明 > 汝南王亮列传(第1页)

汝南王亮列传(第1页)

汝南王亮列传

司马亮(?—291年),字子翼,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大臣,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晋武帝的叔父。

含冤而死的“八王”之一

司马亮年少时清正机警,很有才干,在曹魏时期便崭露头角。随着司马氏逐渐架空魏国皇帝,司马亮开始担当重要职位,官至镇西将军,手握重兵。

晋武帝登基后,为了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藩王,司马亮被封为扶风郡王,都督关中、雍州、凉州军务,负责镇守西部边境。

有一年,鲜卑族人杀害边境官员,司马亮派将领刘(qí)去救援,刘迟滞不前,被判处斩首。司马亮为刘求情,认为责任在自己,请求免刘死罪。

武帝说:“刘有能力救援却没有行动,所以将他治罪。如果罪责不在刘,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司马亮因此被免官,后来担任抚军将军。

当时,宗室子弟众多,没有人统管。司马亮身为皇叔,资历、声望都是宗室中的佼佼者,武帝特别让他兼任宗师,主管宗室子弟的教育。两年后,司马亮被改封汝南王,担任太尉,权势之大,一时无两。

武帝非常信任司马亮,将他从封国召到京城辅佐朝政,引起丞相杨骏的不满。杨骏是武帝的岳父,不愿看到有人威胁他的地位,极力建议将司马亮外放,武帝就让司马亮镇守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司马亮还没有出发,武帝病危,于是改诏留司马亮料理后事。杨骏看到诏书,暗中藏了起来。

武帝驾崩,司马亮没有诏书,害怕杨骏怀疑自己,不敢进宫奔丧,只在大司马门外表达悲伤。杨骏趁机准备讨伐司马亮,司马亮感到恐惧,连夜奔赴许昌,这才逃过一劫。

司马亮离朝,杨骏权倾朝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非常不满。贾皇后极有野心,不甘心受制于人,秘密联络司马亮以及楚王司马玮,希望他们领兵进京讨伐杨骏。

司马玮有政治野心,马上同意并请求入朝。到了京城后,司马玮带兵驻守司马门,掌控皇宫的进出。

有了司马玮的支持,贾南风底气十足,唆使惠帝下诏,诬告杨骏谋反,将杨骏杀死在府中,杨氏一族被连根拔起。杨骏的死正式宣告“八王之乱”开始。

杨骏死后,惠帝召司马亮入朝,担任太宰,与太保卫(guàn)一起执掌朝政。司马亮和卫认为司马玮戾气太重,不能担当大任,况且在京城掌握军队,十分危险,想要剥夺他的兵权,送回封国。

司马玮觉得自己诛杀杨骏,立了大功,却被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如今又得知这个消息,更加忿(fèn)忿不平。贾南风没有实现大权独揽的目的,内心也不满,她敏锐地觉察到司马亮和司马玮的矛盾,怂(sǒng)恿司马玮诬告司马亮、卫谋反。

司马玮被野心蒙蔽了双眼,假传诏令,派军队包围司马亮。司马亮手下的将领请求抵抗,司马亮拒绝,最后束手就擒。

被擒后,司马亮叹息着说:“我的忠心可以剖开来给天下人看,你们为什么这么无道,要杀害无辜的人呢?”当时天气炎热,士兵让司马亮坐在车上,替他打扇子,一直到中午,都没有人敢杀他。

司马玮下令说:“谁能够杀了司马亮,赏赐一千匹布。”司马亮于是被乱兵杀害。

贾皇后为了实现专权的目的,马上以伪造诏书的罪名诛杀司马玮。

“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到此结束,由此进入贾皇后专权时代,而西晋的乱局才刚刚开始。

【原文】帝崩,亮惧骏疑己,辞疾不入,于大司马门外叙哀而已,表求过葬。骏欲讨亮,亮知之,问计于廷尉何勖(xù)。勖曰:“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或说亮率所领入废骏,亮不能用,夜驰赴许昌,故得免。——摘自《晋书?卷五十九》

【译文】晋武帝驾崩,司马亮害怕杨骏怀疑自己,推脱有病不入朝,只是在大司马门外抒发哀情,上表请求因丧葬之事责备自己。杨骏想要讨伐司马亮,司马亮知道了这件事,向廷尉何勖询问对策。何勖说:“现在朝廷都归心于你,你为什么不讨伐他,反而惧怕他讨伐你呢?”有人劝说司马亮率领部队入朝废掉杨骏,司马亮没有采用,连夜骑马奔赴许昌,所以得以免祸。

词语积累

八王之乱:八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y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东海王司马越等八个诸侯王。由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肆意干政,引发八个诸侯王争夺中央政权而互相攻伐,最终导致西晋灭亡。实际参与动乱的诸侯王不止八人,但这八人是主要参与者,《晋书》将他们合为一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