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如何管叛逆期的孩子 > 2 青春期心理疏导请及时做(第1页)

2 青春期心理疏导请及时做(第1页)

2青春期心理疏导,请及时做

当孩子的生理成长时,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那个听话讲道理的孩子突然间就变得情绪化,动不动就跟父母呛了起来,动不动就“搞事”。我表姐就被13岁的儿子气得差点住院,在微信上向我大吐苦水:

前些天,我收到班主任的电话,说他这学期成绩下降得厉害,而且老在课堂上开小差,已经被老师没收了三本漫画书了,还给班里的女生写信。班主任希望我们家长多督促。哎哟,要不是亲生的,真不想管了!做作业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看一眼,人家就瞪着眼睛不做了,说我不信任他、老干涉他;不看吧,天天晚上熬到十一点,作业质量还不高。这我忍了,反正学霸也跟我们无缘,不惹事就行。可你知道吗,他前天放学没回家,居然约着同学去打游戏,九点多才回家,害得我们到处找,差点报案。回家后还骗我说去同学家做作业了,我在群里问同学的妈妈才知道真相,你说气不气人?!……

想到表姐咬牙切齿的焦虑神态,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你做饭的时候,米下到锅里,中间打开锅看吗?”

“你说什么呢,米下到锅里等着煮熟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打开看呢?难道我还担心煮不熟吗?”表姐愣了一下。

“是啊,你做饭不会抱怨饭煮得太慢,也不会担心米煮不熟。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样啊,你越不放心,他反而熟得越慢,你越关注,他的问题自然就越多。”

其实,但凡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父母都会感觉,青春期孩子不好管,毛病多,可是,如果大家知道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就会明白,孩子的毛病多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上将青春期称为“心理断乳”期,这期间,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变化,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青春期逆反问题。

一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大致有四个方面:

一、爱反抗独立期

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在《心的处方笺》中说:“青春期是独立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要达到心理上的独立,必须从父母对自己的有形及无形的束缚、影响中摆脱出来。因此,这场战役中,与自己对决的敌人,自然也该是父母。”

随着自我意识的苏醒,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们急欲摆脱父母的束缚,为此,他们用争吵、叛逆等行为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听从他们安排的孩子。这种初始的成人感,让他们迫切希望获得父母的信任和尊重,而事实上,由于认知等受限,他们又不得不依赖父母,半独立期最常见的矛盾心理表现就是和父母不断发生冲突,顶嘴、冷战甚至批判父母的不合理行为,然后心理上产生极大的不安与困扰。

二、易冲动情绪期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由于自尊心变强,变得格外敏感,对挫折的反应尤其强烈。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青春期孩子分为两组,一组在堆满玩具的橱窗外观看别人玩耍,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再进去玩;另一组则不需要等待,马上进去玩。结果证明,没有等待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而且很爱护玩具,而等待过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破坏性,将玩具摔打在地或者踩在脚下。

青春期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因为小有成绩而骄傲自满,一会儿又因为一些打击马上变得失落消沉,这两种情绪往往是瞬间切换,交替出现。一旦自尊心受损,他们就会冲动地做出一些不良行为,包括和同学发生冲突或对父母恶言相向。有关学者认为,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里,负责控制感情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他们并不是有意为之。

三、爱交友情感期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束越来越反感,会不由自主地慢慢从家庭中游离,他们更喜欢与同学或者小伙伴一起交流、活动,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更愿意与朋友分享心中的秘密,这是典型的心理断乳表现。

除此之外,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仪表,留意异性同学,甚至陷入早恋。他们也会留意明星或其他各界优秀人物的动向,甚至产生一些情感幻想。这是人类情感发展的必经阶段。

四、快成长矛盾期

青春期生理的快速成长和心理的缓慢发育,给孩子造成了极大困扰,他们一方面急欲像成人一样掌控自己的生活,一方面又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这就导致他们自我定位不准,行为出现偏差,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既希望父母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又希望父母能给予意见和帮助,并纠正自己的行为,结果就时常处于一种矛盾又忐忑的心理中。

面对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诸多变化,父母如何疏导才能更有效?相信很多父母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理解。大家都知道要多理解孩子,多给他们空间,可实际做起来却往往不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大多数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都理解你了,你怎么还不听话?殊不知,知其容易行其难,孩子在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历经各种反复的实践,走过很多弯路,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疏导方式往往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父母可以借鉴以下五种:

一、绘制孩子的情绪地图

面对具有逆反情绪的青春期孩子,吼骂不但无用,反而还会让孩子的情绪更糟糕,而一味地迁就也会让孩子更不懂得控制自己,“得寸进尺”。怎么样才能既安抚孩子的情绪,又帮助他们自我纾解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