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连根一并捶烂,煎汤常洗之,脚亦柔软,不受痛苦。
桑白皮、杏仁、猴骨末各三钱,乳香、皮硝各五钱,凤仙花全棵,煎汤先熏后洗。此方在紧缠足中不甚痛苦时使用。
足缠小后软弱难行,用生明矾一两,紫铜末一两,阴阳水各一大碗煎汤熏洗,洗后脚硬如旧,即使放开裹脚布也不易变大——
裹脚布可真是个好东西,可不能随便扔了:实在吃不了苦,随手往梁上一抛,打个环,一了百了。
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博物志·戏术》
蝘蜓以朱砂食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痣,故名守宫。
——陶弘景
女人既是这般娇弱可爱,男人们可更得看牢了。
尽管上有重若泰山的礼教镇着、下有逃不了多远的小脚拖着,男人还是不太放心,生怕吃了哑巴亏。
于是,又有了所谓的“守宫砂”。
守宫,即引文中的蜥蜴、蝘蜓,但并不是今天人们在宠物店所习见的蜥蜴,而是另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壁虎。中国人总是好修饰文辞的,一下笔,连几间破茅草屋也成了深宫大殿——这四足长尾攀缘于墙上的丑陋家伙,真能为整日游**在外的大男人们守住后宫闺门吗?
以点守宫砂来检验女子是否贞洁的传说,在小说中常常可以看到。连金庸在《神雕侠侣》中也有一段著名的描写:“李莫愁大是奇怪,摇头道:‘我不信。’忽地伸出左手,抓住小龙女的手,右手卷起她的衣袖,但见她雪白的肌肤,殷红一点,那正是古墓派中入门时师父所点的守宫砂,李莫愁暗暗钦佩:‘这二人在古墓中耳鬓厮磨,居然能守之以礼,她仍是个冰清玉洁的处女。’当下卷起自己衣袖,但见一点守宫砂也是娇艳欲滴,两条白臂傍在一起,煞是动人。”
壁虎捕后杀死烘干入药,能散结止痛、祛风定惊,对一些痈疮肿毒、甚至癌肿有一定的效果,治疗中风也有些作用,但所有药效都与验证处女丝毫搭不上边。
这个问题,至少在唐时,学者便已经发现了。主持编撰中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的医学家苏敬便说得很明白:“蝘蜓又名蝎虎,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亦名壁宫。饲朱点妇人,谬说也。”
守宫守宫,守的只是宫墙屋壁,管你宫中佳丽甚事?
但李时珍的态度却犹豫得多,古籍中以守宫砂试贞的大量记载使他不敢轻易否定,可如法炮制出来的守宫砂毫无效果也是确凿的事实。于是他只好如此落笔:尽管此法“大抵不真”,但“恐别有术,今不传矣”。
的确有可能真是正确炼制方法失传了。若此法果真荒唐,当年东方朔敢冒着被拦腰铡成两截的风险哄骗汉武帝吗:“东方朔语汉武帝,试之有验。”(《博物志》)
此法不灵倒也不打紧,民间还是流传有不少祖上传下来验证处女的妙术的,如《喻世明言·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便记了一法:
“用细细干灰铺放余桶之内,却教女子解了下衣,坐于桶上。用棉纱条栖入鼻中,要他打喷嚏。若是**的,上气泄,下气亦泄,干灰必然吹动;若是童身,其灰如旧。朝廷选妃,都用此法。”
守宫,守宫。
可再高的宫墙也阻不尽三月的熏风。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小园深锁。
柳眼迷离,全身慵懒,竟是使不出丝毫气力,只觉得像是要在这浩**春光中窒息过去,胸口却如有鹿撞。
长笛呜咽,粉蝶翻飞,如云水袖挥去,湖心深处起了涟漪。水起风生,乱红如雨,终于逼出一句柔肠百转的长叹: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相关医药知识摘录:
《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因前代药学著作存在较多差错,唐药学家苏敬于显庆二年(657年)表请修订本草,得到唐高宗的批准,并命李勣等组织二十二人修订,实际上由苏敬负责,于显庆四年修订完毕。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作为学医者必读之书,流传达三百多年,直到宋代的《开宝本草》问世后才代替了它在医药界的位置。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收载药物844种,其中考证过去本草经籍所载有差错的药物400余种,增补新药百余种,并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疾病。
《外台秘要》: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又名《外台秘要方》。40卷。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年)。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对医学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