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高校课程改革研討”的加密群聊里。
气氛压抑。
这个群的成员,都是来自各大顶尖高校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名师”。
他们是各自领域的权威,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主持人。
他们曾经是学生们仰望的对象。
但现在,他们看著“金牌课程眾筹”的榜单,感觉自己被时代拋弃了。
他们的《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宋明理学研究》,在榜单上,被那些“网红课程”挤得连影子都找不到。
“这是一种悲哀!”
一位头髮白的物理学老教授,痛心疾首地打字。
“学生们不再敬畏知识,他们只追求新奇和好玩。”
“长此以往,我们国家的学术根基,就毁了!”
“沈诚,就是那个引诱夏娃吃下毒苹果的毒蛇!”
一位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授,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这是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
“沈诚用资本,把知识包装成了商品,用营销手段,刺激学生的非理性消费。”
“学生们以为自己在选择知识,其实,他们只是在为自己的娱乐衝动买单!”
“我们必须反击!”
“我们不能让这些譁眾取宠的『网红课,占领我们的课堂!”
“可是……怎么反击?”
群里陷入了沉默。
跟沈诚硬碰硬?教育部那一关就过不去。
抵制?学生们第一个不答应。
他们感觉自己像一群守著旧粮仓的老农,眼睁睁看著外面的世界,开起了琳琅满目的超级市场。
就在这时,一个id名为“王老师”的人,在群里发了一段话。
“各位老师,既然我们打不过他,为什么不加入他呢?”
“沈诚不是搞全球招標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投標?”
“他不是有钱吗?我们为什么不把他的钱,挣过来?”
“我们才是最懂教学,最懂自己专业的人!”
“难道我们的《高等数学》,会比不上一个教人怎么写网络小说的?”
“难道我们的《有机化学》,会输给一个教人怎么做菜的厨子?”
“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我们也要去『金牌课程眾筹上开课!”
“我们要用我们的专业,我们的实力,去把那些学生,从娱乐至死的边缘,拉回来!”
“我们要用沈诚的平台,赚沈诚的钱,然后,再用这些钱,来捍卫我们真正的学术理想!”
这段话,慷慨激昂,振聋发聵。
群里,瞬间炸了。
“王老师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