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是个极务实的人,在她看来,任何不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浪费。
她一番话把沈青山训得哑口无言,只能訕訕地摸了摸鼻子。
事实上,王卫国不是不买,而是看不上。
经歷过信息爆炸的后世,这些东西对他而言除了怀旧,没什么吸引力。
真要说实用,还得是那辆永久牌的自行车,能载人能拉货,是他最重要的生產力工具。
更重要的,是他深知“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
他现在已经够惹眼了,要是再把“三转一响”配齐,那不是明晃晃地告诉別人“我很有钱”吗?
到时候招来的就不是羡慕,而是嫉妒和麻烦了。
怕什么来什么,赵家村的人心里的不平衡,终於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他们不敢再来找王卫国闹事,就把一腔邪火都撒在了连山大队和沈家村头上。
凭什么你们能跟著王卫国吃香喝辣,我们就得饿肚子?
於是,赵家村的人开始成群结队地跑到连山大队沈家村这边的山头,见野菜就挖,见草药就采,甚至跑到小河沟里,用自製的破渔网去捞鱼摸虾。
他们不是为了吃,纯粹就是为了破坏,不想让连山大队的人赚到这个钱。
“那片婆婆丁是我们先看到的!”
“放屁!这座山都是我们连山大队的,你们赵家村的跑来撒什么野!”
“山是国家的,你们凭什么不让我们挖?”
起初只是口角,很快就演变成了推搡。
山野之间,两个村的村民为了几丛野菜、一条小河的归属权,吵得不可开交。
终於,在一个下午,矛盾彻底爆发了。
赵家村的几个半大小子在河里摸鱼,跟连山大队在这边放牛的几个知青撞上了。
知青们年轻气盛,本就看不惯赵家村这种无赖行径,几句话不对付,就动起手来。
消息传回村里,两边的人一听自家孩子吃了亏,哪还坐得住?
纷纷抄起扁担、锄头就往山上冲。
“赵家村的杂种,敢动我们的人!”
“沈家村的,別以为有王卫国撑腰就了不起!”
一时间,山坡上、河滩边,黑压压地聚集了一百多號人。
这回,男知青们也嗷嗷叫著冲在了最前面。
他们平日里干农活憋了一肚子劲,加上集体荣誉感爆棚,打起架来比谁都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