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培训与开发的主要内容 > 8 4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2页)

8 4 数据收集与分析(第2页)

抽样技术一般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可以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整体抽样。

①简单随机抽样,就是指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样本,即抽样时不分组、不排列,使总体中各个单位有均等抽取机会。常用的方法是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

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数量确定,一般分测定平均数和百分比两种情况。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的条件下,其公式有所不同。

测定某一平均数,在重复抽样条件下,其公式如下:

其中,n为抽取的样本数,t是可信度系数,Δ为误差范围,δ是总体标准差。

例如,对30000万名员工测试,经小规模测试调查,平均成绩为75分,δ=10,要求误差1%,当可信度要求为95。45%,t=2,在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数量应为: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或者抽样调查有限总体时,公式为:

如果测定百分比或者比例时,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或对无限总体调查时,

其中,P为总体的百分比或者比例。

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②等距抽样,是指把全部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排列,然后以固定顺序和间隔抽取单位(个案)的方法。等距抽样的数量确定,可按简单随机抽样确定抽样数量的公式进行。

③分层抽样,先对总体的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组(分层),然后再从各组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定单位构成样本。

④整体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然后以群为单位从其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方法。其样本数量的确定,可按照下列公式进行:

其中,N为总体划分的群数(组数),n为被抽选的群(组)数,δ2为群(组)数间方差。

当总体划分的群(组)数较多,即N相当大时,上述计算公式可变为:

(2)收集方法,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面谈、核心小组讨论、业绩报告、制订行动计划、业绩契约、后续跟踪活动等。我们已经在上节详细论述。这里,进行简单的回顾。

问卷调查法,主要确定学员对培训项目中的各类知识技能的运用程度。民意调查的反馈意见用不同的变化数值来表示,代表的是有关个人态度的数据。民意调查适用于三级数据评估。

后续问卷调查法是用来揭示对培训成果的运用情况的。学员要提供许多选择题和必答题的答案。

观察法收集的是技能的实际运用和使用方面的数据。在岗观察尤其适用于客户服务培训的评估,无论观察人员是隐蔽的还是公开的,其结果都是非常有效的。在岗观察适用于三级数据的评估。

面谈法的目的在于确定学员所学的东西在工作中的应用程度。培训后面议有助于揭示培训内容的运用情况,适用于三级数据评估。

核心小组讨论法的目的在于确定某一组学员将培训知识或技能用于实际工作的程度。核心小组讨论法适用于三级数据评估。

培训项目课外作业法适用于简单的短期项目。学员运用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所布置的作业。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往往包含有关三级和四级数据评估的内容。

在培训中制订的行动计划要在培训后的工作中去完成。对这些计划的后续跟踪,可以收集一些有关培训项目成败的证据材料。利用行动计划法可以收集有关三级和四级的数据评估。

工作业绩契约是在学员、学员的主管和培训师对培训项目应带来的结果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形成的,适用于收集有关三级和四级评估的数据。

有些培训项目的设计往往还有一个后续活动,这个后续跟踪活动是用来收集评估数据和提供附加培训材料的。在后续跟踪活动中,学员会讨论他们在培训项目中的收获。后续跟踪活动法适用于收集有关三级和四级评估的数据。

当对各种业绩记录和操作数据进行检验以便使他们得到改善时,工作业绩监控法就可以派上用场。这个方法尤其适用于四级数据评估。这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在某个组织机构所允许的时间和财务预算的条件下,选择适合某个培训项目的数据收集方法。

4。数据收集的主要策略

(1)时间选择,数据收集的成功与否,与在什么时间就什么层次测试有密切关系。

表8-9数据收集的时间选择

①事前测试,主要获取接受培训前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业绩状态,以便与接受培训后的改变进行比较。事前测试要注意几点:如果事前测试会影响学员的业绩表现,就应该避免进行事前测试;当事前测试没有什么意义时,要避免使用;为便于对比,事前测试和事后测试的内容要一致或大体相同,所设定的分数要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事前测试和事后测试应该在同样的或类似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和条件要大体相同。

②事中测评,为获得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态度的变化情况,往往需要展开事中测评。事中测评注重了解学员的反应和学习情况,衡量完成培训目标的进展情况,获得有关部门的反馈信息,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

③多重测评,为有效获得相关数据,以便对培训前后的趋势变化作出判断,很多培训评估会在培训项目实施前后开展多重测评。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进行多重测评,其目的在于衡量培训项目实施前的某种趋势,它主要着眼于三级和四级评估的数据,以便确定技能和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给组织业绩所带来的变化情况。培训项目实施之后进行多重测评,目的是衡量技能的使用和应用的程度,了解整个培训项目内容的应用进展情况,以及该培训项目所产生的长期效果。

④跟踪测评是指在培训项目结束后的某个预定的时间内,对被测评者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技能等内容进行测试、评估。在跟踪阶段,可以收集三种数据:

第一,可以收集到二级评估数据,以便确定学员对培训项目所传授的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当学员做好某项工作必须要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效果就尤其重要。例如,在一些关键性的工作岗位(尤其是那些涉及安全和健康的工作岗位),学员要了解如何去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对学习反馈跟踪活动的时间选择,取决于评估是否可行,以及对学员进行继续测试的材料是否具备。

第二,对三级评估数据的跟踪可以确定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对于新的技能,重要的是及时应用和定期强化。因此,三级跟踪的时间选择往往是在培训结束之后不久,大约几个星期之内进行。例如,在某个客户服务培训项目中,也许在培训后的两到三周来确定技能的应用情况比较合适。研究表明,如果技能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对知识的保持力可能会锐减,对技能的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在有些培训项目中,三级跟踪的时间选择取决于应用这些技能的机会。例如,如果学员所学的技能在一到两个月内才可以得到运用,那么实施跟踪的时间就应该选择在一到两个月之后,以便学员有机会应用这些技能和有机会报告其进步情况。再如,在得克萨斯设备公司进行的谈判技巧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结束一年后才实施后期跟踪活动。人们确定,学员学会应用谈判技巧以及报告应用这些技巧的进展情况,至少要经过一年的时间。

第三,对四级评估数据的跟踪所需要的时间间隔往往要比实施三级跟踪所需要的时间间隔长。所学技能和知识的应用结果(三级评估)反映出组织业绩测评的变化,因此,在技能应用和反映培训效果的数据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后的情况。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时间差很大,它取决于数据收集的过程。例如,在客户服务培训项目中,技能的应用可以在两到三周之内迅速发生,而对客户的实际影响(从客户满意调查中获得该信息)要在六个月后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在作四级评估跟踪时,要考虑收集数据所需要的时间,也要考虑应用技能来产生组织业绩变化时的时间滞后的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实施四级跟踪评估往往要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内进行。

(2)方案设计,培训评估者在设计评估工具时,要结合有关条件,选择相应的方案。总的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

①一次性项目评估的设计是培训评估中最常用的评估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只涉及一个小组,在培训之前没有收集任何数据;在培训之后对该小组只进行一次评估。如图8-2所示。

图8-2一次性项目评估设计

一次性项目评估的适用范围包括:○a事前没有用任何方法来评估业绩表现;○b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缺乏足够的知识、技能或能力;○c受到财务、组织或时间方面的限制,无法收集培训前的数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