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谈松华、王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载《人民教育》,2011(18)。
[16]冯建军:《教育公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平等》,载《教育研究》,2008(9)。
[17]章毛平:《论教育公平与公平教育》,载《江苏社会科学》,1997(5)。
[18]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19]曾继耘:《差异发展教学与教育公平的关系》,载《中国教育学刊》,2005(6)。
[20]陈如平:《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载《中国教育报》,2007-08-18。
[2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191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2]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3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3]柳欣源:《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
[24]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1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5]申铖、韩洁:《我国已有3600多万学生受益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xi。local2017-0601,2018-08-10。
[26][美]P。诺内特、P。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16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7]牛先锋:《社会公平的多重内涵及其政策意义》,载《理论探讨》,2006(5)。
[28][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292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9]褚宏启:《教育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现代教育梦的法律实现》,载《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30]涂云新:《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育立法的理念、问题与对策——复旦大学“教育改革与教育法治”学术研讨会综述》,载《复旦教育论坛》,2015(4)。
[31][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美国社会与法治》,见《北大法律评论》(第5卷第2辑),570~571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2]周洪宇:《“十三五”时期教育立法应“竞速提质”》,载《团结报》,2015-10-27。
[33]孙霄兵、翟刚学:《中国教育法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载《课程·教材·教法》,2017(5)。
[34]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5]尹力:《是“具体落实”还是“选择性移植”——〈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解读》,载《教育学报》,2013(6)。
[36]尹力:《是“具体落实”还是“选择性移植”——〈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解读》,载《教育学报》,2013(6)。
[37]褚宏启:《教育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现代教育梦的法律实现》,载《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38]柴葳:《教育执法体制不顺何谈依法治教》,载《中国教育报》,2015-03-08。
[39]柯进:《教育行政执法为何“硬”不起来》,载《中国教育报》,2015-03-10。
[40]柯进:《教育行政执法为何“硬”不起来》,载《中国教育报》,2015-03-10。
[41]孙霄兵、翟刚学:《中国教育法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载《课程·教材·教法》,2017(5)。
[42]孙霄兵、翟刚学:《中国教育法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载《课程·教材·教法》,2017(5)。
[43]秦惠民、谷昆鹏:《对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思考》,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44]褚宏启:《教育法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现代教育梦的法律实现》,载《教育发展研究》,2013(19)。
[45]柴葳:《教育执法体制不顺何谈依法治教》,载《中国教育报》,2015-03-08。
[46]董少校、金志明:《刚柔并济执法护航教育发展》,载《中国教育报》,2012-03-17。
[47]转引自陈瑞华:《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贝勒斯程序正义理论述评》,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6)。
[48]孙霄兵:《教育法律的法理性质及其法学价值》,见劳凯声:《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6辑,13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9]张滢:《教育执法:腰板怎么“硬”起来》,载《中国教育报》,201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