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河镇,林老大夫可是家喻户晓的神医,他的医术高明,妙手回春,许多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而且,林老大夫在当地也算是有点身份的人,如果能请他做保人,应该是没问题的。
然而,林愿转念一想,林老大夫已经帮过自己一次忙了,再去麻烦他,实在是有些不好意思。可如果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保人,自己的计划就要搁浅了。
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林愿终于下定决心去尝试一下。他特意起了个大早,心情有些忐忑地开始准备。昨晚,他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精心制作了一份红豆糕,希望这份礼物能够让对方满意。
他小心翼翼地将红豆糕用油纸包好,然后又在外层裹上了一层干净的蒸布,这样可以保持糕点的温度,让它不会很快变冷。林愿把这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红豆糕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仿佛它是一件无比珍贵的礼物。
这红豆糕可是他和姆爸一起精心制作的。制作过程相当繁琐,需要先将饱满的红豆浸泡两个时辰,让豆粒充分吸收水分,变得圆润起来。然后,用文火慢慢炖煮,直到红豆变得酥烂。在红豆即将融化的时候,加入适量的冰糖,再用木勺细细地将其碾成豆沙。为了增加口感的丰富度,还会加入一小撮盐来提鲜。
接下来,林愿便开始调配米粉。他对这个步骤早已烂熟于心,按照七三的比例,将糯米粉和粳米粉小心翼翼地混合在一起。然后,他将温热的豆沙缓缓倒入其中,用手轻柔地揉捏着,直到米粉和豆沙完全融合,形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林愿仔细地将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巧的荷叶状,每一个都精致无比,仿佛是大自然中生长的荷叶一般。接着,他将这些荷叶状的面团整齐地放入蒸笼里,盖上盖子,开始蒸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刻钟后,蒸笼里冒出了阵阵热气,红豆糕的香气也随之飘散开来。林愿迫不及待地打开蒸笼,只见每一块糕点都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上面还特意嵌着几颗完整的红豆,宛如雪地里散落的玛瑙珠子,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林愿将红豆糕从蒸笼中取出,放在一旁晾凉。他看着这些美味的糕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然后,他带着这些红豆糕,前往药堂去拜访林老大夫。
药堂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林愿走进诊室,看到林老大夫正专注地拿着小秤称药材。林老大夫见林愿来了,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招手让他坐近些。
林愿有些局促地走到林老大夫身边坐下,他从怀中取出包裹,层层展开。当包裹打开的瞬间,糕点的热气遇冷,瞬间凝结成一团白雾,带着红豆特有的甘甜香气在药香中撕开了一道温柔的缺口。这股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感到格外温暖和舒适。
“这是我自己做的红豆糕”林愿声音越来越小,双手捧着糕点递过去,“您尝尝看”林愿顺道把想让林老大夫帮忙做保的事情说了。
林老大夫眼睛倏地亮了。他接过还烫手的红豆糕,先是凑近鼻尖轻嗅,红豆特有的暖甜香气混着稻米清香袅袅升起,让他不由颔首。对着光线端详时,日光透过薄薄的糕体隐约透出内里绛红的豆沙纹理,嵌着的几颗完整红豆如同琥珀中的珍宝。
他用三指拈起一块,指尖能感受到糕点温软的弹性。小心地咬下月牙似的一口,老先生忽然从喉间发出“唔”的一声赞叹——牙齿陷入糕体时感受到恰到好处的阻力,入口后却瞬间化开。糯米与粳米巧妙配比带来的柔韧丝毫不粘牙,豆沙细滑如绸却又保留着细微的颗粒感,在舌面上摩挲出质朴的香气。
老大夫不由得闭上眼,花白眉毛微微扬起。冰糖的甜味不疾不徐地漫开,恰如其分地托起红豆的本味,而当糕体完全融化时,那抹几乎难以察觉的盐味悄然浮现,像画师最后在春光图里点上的嫩柳尖,让整个甜味顿时灵动清透起来。他缓缓咀嚼着,任由那温润的甘甜在口腔中流转,连咽下后仍有余香萦绕齿间。
再睁眼时,眯起的眼尾皱出层层笑纹,胡须上还沾着些许糕屑。他又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这次刻意多用了几分力,感受那红豆颗粒在齿间轻轻迸裂的趣味,满意地长舒一口气。
“好!好!”老大夫又咬了一大口,胡须沾上了细粉也不在意,“这手艺了不得,好久没吃过这么合口味的糕点!”他沏了杯金银花茶递给林愿,“年轻人自食其力是好事啊!我看你那天在集市上,虽然遇到了麻烦,却能临危不乱,现在又见你懂得投人所好——”他笑着指指吃剩的糕点,“就知道你绝非寻常小贩。”
老先生将最后一口糕送入口中,拍拍手上的碎屑:“做保的事我应下了。来,给我签字吧。”见林愿惊喜地要行礼,他伸手扶住笑道:“我这人生平对什么都没啥追求,唯独对吃情有独钟,往后有好吃的,可得想着我啊。”
说完,林老大夫提起笔,在担保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愿感激不尽,连连道谢。他赶紧办完手续,领到一块小木牌,上面刻着“东市食肆丙字柒号”。
握着这块小木牌,林愿的心总算落回肚子里。现在,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一桶金
领到牌子的第三天,林家小摊终于要开张了。
天还没亮,林家就已经灯火通明。柳氏和好面,切好葱花,调好油酥;林愿打了十个鸡蛋,加盐搅匀;林大勇则把修好的炉子和新买的平底锅搬上小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