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 > 3 2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年度比较(第1页)

3 2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年度比较(第1页)

3。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年度比较

3。2。1数据处理

根据上文所构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和计算合成方法,本报告在收集和整理各个三级指标所涉及的1993—2011年间中国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个三级指标的原始指数,最后按照阈值法的基本原理分别对所有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使衡量经济效益指标的三级指数均在0~1的数值范围内,以便对相应的二级指标和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比较。

利用标准化处理得到衡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的各三级指标值后,进而通过算术平均可以得到相应的贸易规模指标值、贸易结构指标值和贸易竞争指标值,最后按照上文介绍的分别赋以贸易规模指标、贸易结构指标和贸易竞争指标30%、30%和40%的权重,求和计算出1993—2011年间各年度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数(见表3-1)。

表3-11993—201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值

续表

3。2。2统计结果分析

1。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的总体情况

由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值(见表3-1)可知,不论是从二级指标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还是综合的一级指标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角度来看,1993—201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深化总体情况越来越好,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从1993年的0。0996增长到2008年的0。7161。虽然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出现严重衰退现象,2009年中国贸易规模和贸易竞争力呈现出微弱的下滑趋势,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数减少到2009年的0。7030;但之后又迅速恢复,2011年已达到本报告考察年份期间内的最大值0。8214。

图3-21993—201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图

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图(见图3-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在本报告研究年份期间持续提高。1993—1995年间上升幅度较大,从1993年的0。0996上升到1995年的0。2732,三年间经济效益指数提高了两倍左右;在随后的1995—1999年四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数一直维持在0。3左右,并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可能的部分原因是199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贸易发展;1999年之后又有显著的提高,直到2002年出现短暂的平稳态势;2002年以后,尤其是在2003—200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数呈大幅提高的趋势,期间的增长率达到考察年份的最大值,可能的原因是2001年12月中国顺利加入WTO以后,各国优惠的关税政策及贸易自由化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贸易规模得到了显著提高;2005—200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数增长率逐渐减小,提高幅度逐渐趋于平稳,但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并于2008年首次超过了0。7;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数开始出现小幅下滑趋势,降低到0。7030;2010年之后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外贸战略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重新回暖,经济效益指数在2009年短暂减少后又迅速提高,到2011年已高达0。8214。

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虽然整体发展形势大好,但是从衡量经济效益的二级指标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中贸易规模指数、贸易结构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的整体趋势如图3-3所示。

图3-31993—201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各指标图

由图3-3可知,中国贸易规模指数在1993—2011年间得到持续大幅快速增长,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1993—1994年间中国贸易规模得到短暂而小幅的提升,出现了20世纪末中国对外贸易的小高峰;1994—1999年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在1996年达到贸易规模指数的最小值,此后一直维持系数低于0。1的发展态势;199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逐渐恢复增长,并在2002—2005年间以极高的增长率获得显著提高,2008年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2011年迅速恢复,2010—2011年间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虽然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仅仅从对外贸易量来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衡量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程度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盲目地追求经济和贸易量的增长和提高,以粗放型、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为主,而忽略了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问题。优化和完善贸易结构(包括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地区结构)是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决定因素,也是进一步解决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落脚点。只有在贸易结构优化合理的基础之上,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得到增强。由图3-3可以看出,1993—201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指数呈现有持续提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相对较小,说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有所改善,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地区结构更加合理和多元。具体来看,1993—2001年间,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系数得到平稳微小的增长;2002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贸易结构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出台,贸易结构系数相比前几年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在此期间迅猛扩大的趋势相对应。但相比而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和更大幅度地调整与完善。

在衡量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时,除了运用贸易量性(贸易规模)指标和贸易质性(贸易结构)指标外,贸易竞争力也是决定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中国商品在全球贸易和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比较优势是否明显,中国产业和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时是否有话语权,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中技术含量、附加值、利润率如何,中国企业在生产制造出口贸易商品时是否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等,都将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远度和深度。贸易竞争力的增强将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长期动力。从图3-3来看,中国贸易竞争指数由于基数小,1993—2011年间的总体增长较大。具体来看,1993年中国对外贸易基本不存在竞争力,但是在1993—1995年间贸易竞争系数得到显著提高,此后持续稳定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充分验证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事实与成效。

2。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指数的各分项指标变化情况

(1)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市场份额及外贸依存度的比较

贸易规模是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指标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也是中国贸易结构升级和贸易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本报告利用出口总额、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和外贸出口依存度作为三级指标构成出口贸易规模指标体系,同时用进口总额、进口的市场份额和外贸进口依存度构成进口贸易规模指标体系。出口贸易规模指数趋势图和进口规模指标趋势图,分别如图3-4、图3-5所示。

从图3-4、图3-5可以看出,1993—20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指数总体变化趋势相差不大,除进、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指数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以外,进、出口总额指数和外贸进、出口依存度指数都出现相应的拐点,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在考察年份期间出现波浪式发展态势。

图3-41993—2011年间中国出口贸易规模指标图

图3-51993—2011年间中国进口贸易规模指标图

具体来看,进、出口总额在1993—2011年间得到大幅快速增长,只有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进、出口总额才出现短暂的下滑。在此期间,不仅中国进、出口总量得到增长,进、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也逐渐提高。从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来看,1993—1996年间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指数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直到1997年以后,这一指数才逐渐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02年之后得到快速提高,即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也没有降低,只是增加幅度出现微小的降低趋势,并于2009年又恢复往年的增长率。可能的原因是虽然中国的出口贸易总量减少,但于此同时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降低幅度更大,使最后的比值反而更大。从进口的世界市场份额来看,1993—1997年间中国进口的世界市场份额呈现微弱的下降态势;但是从1997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鼓励进出口贸易,中国市场开始大规模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商品进口贸易等得到迅猛发展,因此期间中国进口的世界市场份额逐年大幅快速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外贸依存度衡量的是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程度,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外贸出口依存度指数和外贸进口依存度指数都出现波浪式的走向。1993—1995年间,外贸出口依存度和外贸进口依存度都有显著的提高,从同期中国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的变化幅度来看,中国国内当时的总GDP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甚至出现增长率下降的趋势。外贸出口依存度和外贸进口依存度的提高说明了中国经济对贸易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表明当时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及国内经济发展的萧条形势。1995—1998年间,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同时出现大幅下降趋势,同样与同期基本保持稳定不变的进、出口总量相比,中国当时的国内经济已经逐渐恢复增长。而1999—2005年间,外贸进、出口依存度再次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虽然国内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发展和增长,但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更快、增长幅度更大。2005年以后外贸依存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对外贸易的影响逐年降低,国内经济发展出现更多的新动力,如金融、国内消费等。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再次出现拐点,但迅速在2009年又恢复长期降低的趋势,说明中国国内经济对贸易的依赖越来越合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