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教育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7年 >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3页)

二典型案例分析(第3页)

此次事件中,校方一直否认强制实习,但事实真相却无人知晓。校方是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斜而不回复?还是因为违反规定害怕回应?其中原因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如此情况下,教育部门应主动介入,对学校是否强制实习一事进行事实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维护学生的利益。并在充分实地调查之后,提供相关证据,及时发布官方通报,堵住悠悠造谣之口。若是确有其事,更应批评通报,把恶之花的种子彻底扼杀。

(3)网络实施监管力度不够,易忽略区域性舆情事件

此次事件中,政府对已经在网上传扬的沸沸扬扬的舆情事件一直未有任何动作,由此可见政府对该问题并未引起关注,甚至是不知情。这主要是平常政府在舆情监管上的忽略导致的。政府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管,以确保在错误的网络舆情传播时,政府应使用政策手段及时阻止错误舆情传播,并尽快介入参与事实调查,为真实信息的获得与传播争取时间。

(三)齐鲁理工学院“变相”强制实习遭非议

2017年1月学生强制实习事件中,齐鲁理工学院一直争议不断,学校和学生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达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鉴于此次事件在全网影响较大,且舆情爆发初在微博和百度贴吧争议较多,特将其选作典型案例加以分析。

1。事件概述

1月4日,山东齐鲁理工学院要求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提供实习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否则将“自动录入”学校集体实习名单。不满该规定的学生赵鹏(化名)向澎湃新闻投诉,学校变相要求强制实习。

1月11日下午,校方回应澎湃新闻称的确存在要求学生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的情况,但没有那么“绝对”。至于学生反映的“没营业执照复印件就不能自主实习”问题,只是个别二级学院没有吃透学校精神,传达不到位导致的。

1月13日,澎湃新闻发表《学生想自主实习必须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山东一高校:为了安全》一文,对学校要求学生提供实习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是否合法、合理这一争议问题展开讨论。随后,搜狐新闻、中国网、腾讯教育、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转发了该条新闻。

2。舆情概况

如图2-7-17所示,百度指数检索“齐鲁理工学院+实习”2017年1月“搜索指数”整体趋势,可发现该舆情在1月13日达到顶峰,搜索指数整体趋势与媒体指数基本一致,因此可确定该阶段主要舆情为山东齐鲁理工学院强制学生实习事件引发。

图2-7-172017年1月关键词“齐鲁理工学院+实习”全年百度搜索指数整体趋势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图2-7-182017年1月关键词“山东高校+实习”百度搜索指数整体趋势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百度指数新闻监测2017年1月“媒体指数”,如图2-7-18所示,在点D处出现报道峰值,即1月13日,网易新闻发表了《学生想自主实习必须提供单位营业执照?山东一高校:为了安全》一文(转载自澎湃新闻),相关新闻25条。

如图2-7-19所示,人群属性的年龄分布中,20~29岁占比最高,其次为30~39岁和40~49岁人群,且多半为男性。

图2-7-192017年1月关键词“齐鲁理工学院+实习”人群分布图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3。舆论观点

(1)指责学校规定不合理

面对学校必须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才能自主实习的规定,学生们充满了疑惑与抱怨:“国家对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是涉及行政事项或经营过程中签订合同时才会提供。我觉得很离谱啊,制定这个规定的人一定不懂法律,太坑了。”“我也是天天去面试,面试刚开始还好好的,我一提要营业执照,人家就不要我啦!”“这难道不是变相强制我们跟着学校实习吗?”“哪有实习生去实习像个大爷一样,要啥有啥。”

(2)质疑校方安排集体实习动机

因为按照学校规定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才能申请自主实习较难,网民对校方要求学生集体实习动机产生了怀疑。“我们学生都知道是不合法的,学校怎么会不知道?”网友:“我们有理由怀疑——学校是否‘强迫’学生去合作企业充当廉价劳力以获得中间利益?”“要我们自己去拿营业执照复印件,人家公司都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所以他们才不给,难道学校不知道?”“学校最希望我们集体实习了,因为集体实习学校有钱拿。”

(3)暗示可通过特殊门路完成实习

面对校方规定的集体实习规定,部分网民不仅无视规定,还给予了一些应对学校强制实习的窍门。“把材料凑齐不就可以了?能来这儿上学的家里还能没有门路吗?那些没门路没能力胆子又小的人怪谁,只能跟着学校实习喽。”“家里找了点关系,把材料都准备齐了,交给领导审批了。”“我以前一朋友开公司,假期实习我就去他那儿,他帮我搞定的。”“这有何难,去网上买个实习证明不就完了,全套包办,没有实习后顾之忧。”

(4)抱怨学校未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由于自主实习的申请材料较多且难以准备齐全,多数同学无奈之下都在学校的安排下去了指定的企业实习。自主实习已不可能,因此学生在网络上怨声载道。@肉包子打狗:“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在实习中更有动力,而不应为了实习而实习。”@qweq:“无语了,连我最后一步打算都要夺走,学校有些举动真是无法理解。”“已长姿势,所以我果断选择了退学,这书我不读了。”

(四)舆情应对点评

1。及时与下级实施部门沟通联系,消除误会

齐鲁理工学院校方的本意是出于维护学生安全考虑要求出示企业相关证明还是其他原因,仅从单一规定来看是无从知晓的。由于审批部门是二级学院,下级部门吃不透学校精神,规定传达不到位而导致学校“初心”变质也有可能。因此,在舆情事件发生时,上级部门应立即与下级部门沟通联系,找准问题关键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让问题迎刃而解。

2。第一时间发布官方解释说明,赢得话语权

据统计,事件从发生到出现在网上一般需要2~3小时,接下来会被各大网站转载,24小时以后会达到讨论的高峰期。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各种谣言就会乘虚而入,还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进而使部分网民情绪激化而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全面准确权威的信息回应,一是为了堵住悠悠造谣之口;二是从现实、客观的角度来解释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猜忌;三是让学生知晓规定制定的原因,明白校方的真正目的;四来可以避免因网民情绪拥堵无从排解而产生的大面积网络暴力。

3。主动承担责任,与网民坦诚沟通

任何一个规定都有利有弊,学生自主维权并呼吁网友广泛参与讨论,其本身就是一个民主过程,有关部门应该欢迎这种做法。如果规定制定得不对或者实施得不到位,自然会引起非议。在对待争议时,有关部门应主动承担责任,如果做得不到位就及时补救,让规定更完善。在舆情应对中,态度比能力更重要,遮遮掩掩与开诚布公,显然后者更利于赢得信任。涉事部门只有放下架子,积极与网民坦诚交流,用信息公开遏止谣传猜测,才能有效引导舆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