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说的概念
解说是对人们不明白的事物、事理作分解性的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介绍”“展览解说”“球赛解说”等就是解说。在教学中,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分析、实验分析、作业讲评等也都是解说。解说原则上是用尽可能少的话语去说明一件事物,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
(二)解说的类别
解说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简约性解说
指用比较凝练、概括的话说明事物、解释事理,并且要说得明白。例如:
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也叫“热线”,当你走近熊熊烈火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灼热难当,这就是因为有大量红外线辐射出来的缘故。如果你用手去摸一摸点亮的白炽灯泡,也会感到暖烘烘的,这是因为灯泡外壳吸收了从灯丝上辐射出来的红外线的缘故。
2。阐明性解说
对一个事物、一种见解运用举例、对比、分析、数字等方法作较详细的分析或说明。例如:
对虾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因为它们一雌一雄常常成对地相伴在一起呢?不是的,它之所以被称为对虾,是因为它们的体形比较大,过去在北方市场上常以一对为单位来计算它的售价。过去渔民统计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习惯上也是用“对”计数。
3。平实性解说
用平平实实、生活化的口语直截了当地把事物、事理说清楚,极少或根本不用修饰的解说。例如:
吃蟹中毒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蟹本身并没有毒,吃蟹中毒是因为蟹最喜欢觅食动物的尸体,所以,它们的胃肠中可能含有毒物,带有细菌。死了的蟹最容易腐烂,所以也就变得有毒。
4。形象性解说
运用形象化的表述手段,使解说更具体、生动、感人。例如:
《辛丑条约》的赔款本利共9亿8千万两白银,用每节装50吨货的车皮来装,连接起来,一共有16华里长。而这仅仅是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的一件。
5。谐趣性解说
是用诙谐、生动的语言解说,使解说更有吸引力。例如:
铁轨为什么留有轨缝呢?这是因为铁轨会热胀冷缩。如果把铁轨一根接一根地钉在一起,不留轨缝,到了夏天铁轨就会受热膨胀,互相顶牛,你挤我,我挤你,挤得弯弯曲曲,以至把铁轨弄得七歪八拐的。
(三)解说的训练
1。用阐明性解说介绍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
2。用平实性解说介绍一下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3。用形象性解说介绍你的一个同窗好友。
三、命题演讲
(一)命题演讲的概念
命题演讲是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它和一般的讲话发言有区别,要紧密围绕一个中心,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命题演讲是根据预定的题目事先写好讲稿的演讲,是凭借文字材料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方法。
(二)命题演讲的准备
1。备稿
备稿的过程分为“写稿、练说、演讲”三个阶段,写稿和练说是备稿演讲的基础。
写稿要注意稿件的主题要恰当,要“言之有理”,内容要充实,要“言之有物”。
2。练说
练说要先朗读演讲稿,把握中心和重点,然后背诵稿件,确定演讲的基调,包括态势语的设计等,最后反复练习。
3。演讲
演讲时首先要注意情感流露要与主题密切相关,以吸引和打动听众。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力求准确、规范、流畅、清晰,并具有逻辑力量,所用的词语要通俗易懂,避免华丽辞藻。最后,要注意外在形象,包括仪表、表情、态势和动作。态势语的使用要恰到好处,美观、适度,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