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句式差异
广东方言有些句式的表达方式和普通话不一样,要注意对比,留意普通话的标准表达方式。下面介绍几种与普通话有差异的句式。
1。比较句
相等式的比较句,广东方言和普通话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采用“甲+连词+乙+形状词”。例如:
普通话:我和你一样高。
广州话:我同埋你一样高。
潮汕话:我及汝平平悬。
梅州话:捱同你一般高。
不等式的比较句,普通话常用的格式是“甲+比+乙+形容词”,但广东方言除了有跟普通话一样的格式外,还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表达方式。粤方言及潮汕话有一种普通话没有的句式:“甲+形容词+过+乙”。客家话表示比较句的结构方式是“甲+比+乙+过+形状词”。例如:
广州话:我大过你。(我比你大。)
今日暖过琴日。(今天比昨天暖和。)
坐飞机快过坐火车。(坐飞机比坐火车快。)
牛大过猪好多。(牛比猪大得多。)
社会主义好过资本主义千百倍。(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千百倍。)
潮汕话:牛大过猪。(牛比猪大。)
今日热过昨日。(今天比昨天热。)
梅州话:佢比捱过大。(他比我大。)
今晡日比秋晡日过冷。(今天比昨天冷。)
2。被动句
普通话的被动句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同时指明主语是被动者。例如,“书被小孩儿撕破了”。这是普通话里被动句的典型格式。有的被动句,“被”字后头可以不带宾语,即不需或无法引出主动者,例如,“衣服被淋湿了”。
广东方言缺少相当于普通话“被”字的专用介词,而只是采用“给”类动词来兼表被动,如广州话用“畀”、梅州话用“分”、潮汕话用“乞”等。例如:
广州话:佢畀人打死咗。(他被人打死了。)
梅州话:佢分人打死了。(同上)
潮汕话:伊乞人拍死了。(同上)
另外,广东方言这几个表示被动的词后面必须出现主动者,不能像普通话那样,“被”字后的宾语可以省略。
3。处置句
处置句,即“把”字句,普通话用介词“把”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广东方言不用“把”字,广州话、梅州话一般用“将”,形成“将”字句,潮汕话一般用“对”,形成“对”字句。例如:
广州话:你将张台搬走。(你把这张桌子搬走。)
梅州话:佢将茶杯打烂e。(他把茶杯打破了。)
潮汕话:伊对粒孵敲破去。(他把一个蛋打破了。)
潮汕话还有另外一种处置句,就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着“甲伊”表示处置,形成“宾语+甲伊+动词”这样的句式。例如:
潮汕话:牛甲伊牵出去。(把牛牵出去。)
物件甲伊收起来。(把东西收起来。)
4。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