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顶层设计,开端良好
自2011年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全国社会福利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一直致力于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顶层设计。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广泛的征求意见和不断的修改完善,福利协会编写完成了《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规划(2013-2017年)》和《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了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五项重点任务,即建立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建立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养老机构等级评估监管机制与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养老服务业标准宣贯实施。在《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报告》中,将标准体系分为3个分体系,即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标准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分体系、支撑保障标准分体系。两年来,我们重点研发了八个核心标准,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已于2012年年底经民政部批准发布,国家标准《养老机构基本规范》于2012年年底经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行业标准《老年人能力评估》,经过多次的征求意见和评审,于2013年下半年发布。此外还有已待评审的《养老机构分类与命名》、《养老机构的等级划分与评定》、《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配置》等核心标准。以上研究工作为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从顶层设计了框架,打下了良好基础。
2。科研项目有效衔接
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为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依据;而标准化的有效实施必须以信息化科技手段为支撑。2011年起,民政部开始委托福利中心进行国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研发。这个系统以全国养老服务信息数据指标体系为标准规范,包含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及其基本信息数据库、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政府管理系统、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监测指标系统、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远程培训平台等建设内容。其中,数据直报系统及基本信息数据库建立了187项数据指标体系,本项目研发成功后,在北京、江苏、安徽等六个省市进行了应用推广试点。通过试点,系统收集了7662家机构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和科学有效性得到了试点省市的充分认可。
信息化建设的第二个科研项目是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社会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委托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承担。这个项目主要研究如何以现代科技手段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重点向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层面倾斜。因为就我国国情而言,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还是最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和广大老年人心理需要的养老方式。这个项目将整合社区居家老年人的信息资源,并搭建规范的递送服务、质量监测评估综合信息平台,为政府宏观决策和行业监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稳定、个性化的服务,对于拓展养老服务市场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确定基础研究的工作重点并全力推进
在民政部和科技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募集社会资金,设立了“福怡助老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养老服务与管理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2012年,在首届博览会上,“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正式启动,从以下四方面——养老服务模式、管理模式、适老生活环境设计模式和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术研究,这十个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技术研发
针对老年人需求设立了《老年人康复服务模式研究》、《老年人护理服务模式研究》、《老年人保健养生服务模式研究》、《老年人精神文化服务模式研究》四个课题,深入研究为老年人提供各项专业的康复服务、护理服务、保健养生服务和精神文化服务的内容、方案和服务模式,研究成果将形成服务标准、质量评价体系和培训教材。
2。管理技术研发
《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课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的服务提供和管理进行研究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运营的最佳方案,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
《老年人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课题致力于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的研究,以老年人需求服务为基础,以智慧感知终端为手段,依托老年人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为提高老年人信息化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
《养老服务评估机制研究》课题通过构建有效的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的指标体系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老年人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估,使得服务供给部门和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服务需求者的个性化需要,促进服务资源有效供给,从而促进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品牌推广研究》通过对品牌理论体系的梳理,以及对国内外养老服务案例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养老服务品牌建设的基本模式与方法,构建养老服务品牌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养老服务品牌推广的基本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企、事业单位在服务技术、服务方法、服务手段和服务实践上的创新。
3。适老生活居住环境技术研发
《机构老年人生活居住环境模式研究》通过了解养老服务机构中的居住者、使用者、管理者等各类人群的需求和对各种功能空间以及设备设施的需求和使用现状,分析现有建筑和环境中存在的规划建筑与空间分布、空间使用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造成的问题,提出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筑设计标准指导原则和相关技术等成果,建立适老建筑质量评价体系,将协助政府相关部门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养老服务机构的整体环境。
4。人才培养教学技术研发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我国养老服务领域人才紧缺,远远不能适应行业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通过开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调查、人才现状分析,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型科研项目”中重点设计了《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培训模式研究》,通过研究我国养老服务领域人才需求的总量和结构配置,提供人才培养框架模式,为解决养老服务业人才稀缺、人力不足问题提供必要的科学性论证,为我国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提供思路,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和扶持政策提供依据。通过项目研究,建立养老服务人才科学分类岗位设置、资源构建以及研发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从而促进和推广专业化的培训模式,为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意识、服务意识、规范技能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5。服务产品和设施设备配置技术研究
为老服务设施设备和产品是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的重要环节。加强技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通过产学研联合,积极引导国内外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设立实验室、研究机构,紧跟市场需求、行业前沿和消费理念,研制开发新功能的老年人用品和设施设备,不仅能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还将有效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以上就是在对养老服务功能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加强养老服务业的服务、管理、适老生活环境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服务设施产品配置技术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整体框架。
四、推进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推广意义重大、工作任务艰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推进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研究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相关资源、建立综合智囊库,开展跨部门的综合性研究,推进基础研究可持续开展,并通过建立科研示范基地推广应用,为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科学引领作用。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应当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参与、共同推进,需要行业服务需求方、提供方、产品开发生产方、养老服务管理者、从业者的交流和合作。由中间社会福利协会2012年发起创办的“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展示了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的先进理念、服务管理技术和优质产品的同时,以论坛方式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从理论创新、政策创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听取国际经验介绍,为行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无障碍交流平台,这一交流平台将对促进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研究与推广运用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通过举办品牌展会,推动服务管理技术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社会管理,为社会服务
目前,从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型的核心。对于服务型政府来说,建立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新型关系,在加强社会管理中重点研究引导、组织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必将促进社会和谐。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养老服务供求矛盾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加强养老服务的基础研究,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相信本次论坛一定会有可喜的成果。
[1]冯晓丽,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