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要( ) > 建立服务技术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 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第1页)

建立服务技术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 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第1页)

建立服务技术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

冯晓丽[1]

巨大的“银**潮”给我们这个“未富先老”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对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制度建设要求。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依据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对养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定位,需要为适老社区和建筑的设计建设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要确定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服务与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运用模式;确定基础研究的工作重点并全力推进。

社会管理研究院成立两年来,汇聚国内外资源,开展多学科合作,连续三年举办社会管理论坛,论坛成果令人瞩目,在社会管理领域极具影响力。在此,我代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对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我就“尽快建立服务技术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科学发展”,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我国养老服务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预计到2013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02亿,到2020年,人口老龄化将达到16。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比例高等特点。据统计,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600万,高龄老年人2200万,空巢老年人9900万。巨大的“银**潮”给我们这个“未富先老”,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对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制度建设要求。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早在2000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中就指出:老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老龄工作。201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28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0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制度框架。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从法律层面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也使得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的长期战略任务。2012年下半年民政部发布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为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目前,党和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工作达成了重大共识,养老服务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迫切需求、老年人热切期盼的民生工作。养老服务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分析

(一)需要依据老年人多层次服务需求对养老服务功能进行科学定位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下,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包括几个层面:生活照料的需求,这是最基础的、生理层面的、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尊严的需求;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的需求,这是安全层面的需求;享受无障碍的宜居环境的需求,这是安全层面和尊重层面的需求;精神慰藉等心理方面的需求,这是情感归属层面的需求;以及参与社会、发挥余热的需求,这是自我实现层面的需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要“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进宜居环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据统计,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床位达431。3万张,截至2012年年底,各地已建成以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达到19。8万张,虽比2010年增长了2。4倍,但社区、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生活照料服务比重大,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服务,离广大老年人的现实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养老服务进行科学的功能定位,以组织有效的服务供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需要为适老社区和建筑的设计建设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标准和依据

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缺乏科学规划和人性化设计,养老设施的布点具有较大随意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医院化”、“宾馆化”倾向严重。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需求以及服务管理需求的功能不完善,导致老年人生存环境缺乏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针对老年人、服务者、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在适老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健康性、节能性和绿色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关标准和总体质量评价体系。

(三)养老服务提供者、行业管理者对加快服务与管理的技术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作为“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近年来,围绕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组织提供、行业管理主题,对7个国家和近20个省做了大量调研。调查发现,环境、技术、管理、人才是保证优质服务的关键环节。有些国家的老人之所以生活幸福,是因为在政府决策支持下,科研单位组织了科学系统的服务技术基础研究,发布了系列服务、管理标准,并由社会组织有效实施,为老年人提供了覆盖全面需求的优质服务。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开展生活环境建设、服务技术研发、标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四方面的基础研究,才能使养老服务全面覆盖老年人的需求,并为服务者、行业管理者提供基础的工作依据和人才支撑。

三、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与推广机制

(一)确定养老服务的功能定位

对照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养老服务功能定位应该涵盖以下五方面:

一是康复服务功能,即主要采用功能练习、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辅助器具等多种方式为老年人退行性病变进行治疗或帮助;

二是护理服务功能,即包括基础护理、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

三是精神文化服务功能,即通过及时沟通、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老年人自信、快乐地参与社会;

四是保健养生服务的功能,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为基础,将运动中医、针灸中医、按摩中医和食疗药膳中医等养生保健功能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开展多元的中医保健养生服务;

五是提供适老生活环境的服务功能,则是针对老年人、服务者、管理者的不同需求,在适老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健康性、节能性和绿色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关标准和总体质量评价体系,并引导城市建设、适老建筑规范化设计建设,为老年人营造最佳生存环境。

养老服务只有具备了以上服务功能,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让老年人更舒适、更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

(二)顶层设计,建立服务与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运用模式

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基础研究与推广运用的路径应当是:通过建立养老服务的标准体系,并组织研究各类标准,由政府主导、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宣传推广与应用。

实现这一路径的有效模式是:通过制定养老服务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规划,顶层设计养老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协力合作,设计相关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的有效衔接,涵盖养老服务与管理技术基础研究的各项内容,为基础研究提供政策、人员、资金保障,并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建立服务与管理技术研究和推广运用模式已有坚实的基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