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 > 第一节 访问(第4页)

第一节 访问(第4页)

时间性不太强,不受固定场合及报道方式规定的访问用漫谈方式较合适。

对于情绪紧张、不习惯接受记者采访或不愿同记者合作的访问对象,也必须用漫谈方式提问。

需要强调的是,漫谈的话题应该选择对方极有个人兴趣的问题,同时注意在一定时机转入正题,切忌海阔天空聊开来,最后没有丝毫有价值的材料。漫谈不是东拉西扯,而是为有目的的提问引路牵线。举例来说,如果问:“请告诉我们有关市长的生活逸事”,人们往往很难回答,也许人们会知道一些,但追溯起来可能是没头没脑,零乱无章。“我想请你举几个例子”,通常也是不奏效的。有效的办法是问具体问题,如:你在哪出生的?你生活的城镇怎么样?你的家庭生活怎么样?人们回答这些具体问题通常比回答笼统问题容易。

(3)提问的规则

人物采访是双向交流,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是采访的主体,采访对象是客体。因而,记者怎样开口、怎样提问是大有学问的。

记者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检验记者逻辑思维、判断事物、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佳尺度。

提问艺术的特征蕴含于记者的创造性采访活动之中,往往是不能一目了然的。因而,把握提问艺术首先要掌握提问规则。

其一,准确清楚,切忌含混不清。

记者提问所表达的意思一定要含义准确,表达清楚,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记者提问含混不清,词不达意,采访对象就会处于迷惑不解的境地。

《创造性采访》一书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记者:我想首先提出有关你个人和个人之外的一些问题。您知道,对于公众来说谈及这些问题很重要,至少是有趣的。公众有必要了解各种各样的确实的信息。如果人们清楚了您所描绘的那个时代的环境和在您儿童时代所经历的各种遭遇,他或她将理解有关人生观的问题,以及……

采访对象:那么你是要问我是在哪长大的啦?

记者:是的。您知道这是很重要的。对于……

采访对象:我1932年6月10日出生在SANDUSK,OHIO。我是一个抑郁的孩童。作为一个孩子我最清楚的记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看在上帝的分上,为什么你刚才不提问题呢?我们是不是继续谈论这个题目?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记者提问绝不能含混不清,记者提问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清楚。含混、复杂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明确的回答。

其二,讲求逻辑,切忌思路混乱。

如果提出四个逻辑上没有联系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则一定是支离破碎的,甚至连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搞不清。

其三,讲内行话,防止话不投机半句多。

任何学有专长的人都感到,同对他的专业领域一无所知的人交谈,是件索然寡味的事。科学家、音乐家、作家、政治家以及有名望的人往往轻视那些对他们的活动不甚了解的记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对于记者来说,就是要会讲采访对象的语言。对访问的人及其所从事的活动一无所知便前去采访,是一种危险的尝试。

其四,具体明白,切忌笼而统之。

记者访问如果提出笼统的大问题,对方往往很难回答。例如,采访教育部门负责人,如果问:请你谈谈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对方往往感到茫然,或者回答时讲些笼而统之的官话、套话。如果记者将问题具体化,则能够使对方既不好回避问题又能提供具体的情况。记者可以问这样几个问题:目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什么?是经费问题呢?还是师资短缺、外流?或是其他困难?你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目前采取了什么措施?今后有什么打算?记者可以根据采访意图将问题分类,比如: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在职教育。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同每个家庭都有关联的问题,因此记者提问还要视不同采访对象提出恰当的问题,而不能向一位普通教师问教育经费预算的问题。

记者在提问过程中,一定注意问题不能太大。例如,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期间,有位记者采访陈景润,开口就说:请问“1+1=2”这道题在数学上是什么样的难题?陈景润说,这个问题太大了,几句话怎么能说清楚呢?美国有个初出茅庐的记者采访世界氢弹之父泰勒时,这样提问:“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相对论与现代空间时代的关系?”泰勒回答说:“我怎么解释呢?爱因斯坦用了13年时间才确立了这个公式。”

其五,先易后难,不要引起关系紧张。

一般情况下,记者提问往往先提出容易回答的问题,尖锐问题往往在后边提出来。除开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特别形式,先易后难的规则是记者在大多数场合提问所遵循的规律之一。《创造性采访》一书中在“采访应用”一章中,专门就提敏感问题采访了一位有10年采访经验的记者。这位记者说:“我试着在采访过程中的最后时刻提出这类问题。我常常先提出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轻松地回答,使他们的情绪松弛下来,然后在最后击中要害。”[1]

其六,分门别类,切忌主次不清。

记者对采访的内容、范围进行了重点研究后,将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归纳。在归纳过程中注意不要将问题等量齐观的一一摆出,而是要主次分明。通常,将重要的问题一一列出,争取在有限时间内采访到有价值的内容。

4。采访的对象

记者在长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时间长了,有头脑的记者就会慢慢积累总结同人打交道的经验,他们往往判断准确,入木三分。那么,记者在采访中大体同哪些类型的人打交道,并且采取什么方法使采访获得成功呢?

(1)采访对象类型

△不善言谈的人

记者在采访中常常会同不善言谈的人打交道,最好从他们生活中引出话题。

△夸夸其谈的人

这类人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张嘴就来、爱讲过头话、讲话没“谱”的人,记者在采访中要对采访对象的话特别留意,最好从侧面进行核实。

△情绪紧张的人

记者对情绪紧张的人首先要消除紧张情绪,注意使用对方语言谈话,特别是记者的态度要平易近人。

△谦虚谨慎的人

这类人往往不愿透露自己的成就,记者可以从外围入手,然后根据了解的情况,从具体事例谈起。

△情绪兴奋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