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俄罗斯文学名家 > 第六讲 果戈理 怪诞的现实主义者(第1页)

第六讲 果戈理 怪诞的现实主义者(第1页)

第六讲果戈理:怪诞的现实主义者

果戈理发展了普希金、莱蒙托夫的现实主义倾向,开创了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流派“自然派”,真正确立了俄国的现实主义,对此后的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正因为如此,别林斯基指出:“从出现果戈理起,我们的文学就专门面向俄国生活和俄国现实了。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它变得更加片面,甚至更加单调,可是在另一方面,也就变得更加独创,独特,从而更加纯真。”(《关于俄国文学的感想和意见》)车尔尼雪夫斯基宣称:“把讽刺的,或者公正地叫作批判的方向牢固地引进俄国文学中来,这应该绝对地归功于果戈理。”(《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期概观》)斯洛尼姆认为:“俄罗斯的散文到了果戈理才真正表现了它的独创力。”

一、超越死亡、追求永恒的一生

王尔德说过:“大作家们的生活是特别地没有趣味,他们完全地蒸发在自己的书本子里,一点什么都不留给生活。小作家们在这方面就趣味多了。”果戈理的一生就是如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写作中去了,因而他的传记、他的生活非常平淡无奇,不过,却显得有点怪诞,是个怪诞的现实主义者,纳博科夫认为:“果戈理是一个怪人”,是“俄国所孕育的最奇特的散文诗人”。

果戈理(1809—1852),1809年3月20日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省米尔戈罗德县索罗奇镇一个地主家庭,从小体弱多病。祖先是乌克兰的小贵族,具有波兰血统。父亲瓦西里·阿法纳西耶维奇·果戈理—亚诺夫斯基做过八品文官,后辞去公职,在乡下当地主,爱好文学,跟作家们有些来往,家中有丰富的藏书,订有杂志,喜欢戏剧,用俄文写过诗,用乌克兰文写过剧本。这给幼年果戈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对戏剧乃至文学的爱好。母亲玛丽娅·伊凡诺芙娜·果戈理—亚诺夫斯卡娅,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徒。斯捷潘诺夫指出:“宗教在果戈理家里占有重要地位。”母亲经常讲述的“末日审判”加深了他对死亡的恐怖情绪,而10岁时弟弟伊凡的猝死,以及几年后父亲的逝世,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也使他更加热爱上帝。他的一生,几乎就是恐惧死亡并且与死亡相抗争的一生。特罗亚谈到,果戈理认为,报效祖国,并且扬名于世,就是为上帝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接近永恒,才能超越死亡:“他想飞翔,不断高升,震惊世界,总之要赢得上帝的微笑。……报效国家就是为上帝效劳,为上帝效劳是为了防备不可预测的风险。‘无声无息’地死亡,犹如一根锋利的铁针掉落在干草堆中:对尼古拉·果戈理来说,这是最大的威胁。”体弱多病和死亡的恐惧,再加上后来生活道路的坎坷,形成了果戈理忧郁的气质。为了超脱死亡的恐惧和自己的忧郁,他不仅学会了细致的观察,形成了善于发现别人突出的特征尤其是可笑的特征的本领,并且往往沉醉于想象之中,形成了非同一般的想象力,能把无意中听到的笑话、故事加工成艺术精品,可谓怪才。

1821年至1828年果戈理就读于波尔塔瓦省涅仁高级科学中学。1825年4月11日,父亲去世,当时果戈理15岁。1828年果戈理中学毕业后满怀**和理想,选择到彼得堡当法官,这也是出人意料的怪诞想法(一个基本不熟悉法律的中学毕业生居然想当法官,而且是到人才济济的首都去当法官)。然而,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他这不切实际的浪漫怪诞幻想,小公务员卑贱而贫寒的生活更是使他对严酷平庸的生活和社会特别是官场的弊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于是他转向了创作,并且逐渐成为职业作家。

1831年,果戈理结识普希金,普希金对他关爱有加,《钦差大臣》《死魂灵》的题材,都是普希金提供给他的。1834年至1835年,在普希金等人的帮助下,果戈理在彼得堡大学教世界史。1836年,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后,引起了包括沙皇在内的官僚政府的猛烈攻击,果戈理被迫出国,长期居住在罗马。此后果戈理在意大利和德国生活了近5年时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死魂灵》。他晚年多病,长期居住国外,深深浸入宗教中。1848年,回国。1852年2月11日在病中烧毁了已大体写完的《死魂灵》第二部,这既是对创作的认真,也是一种怪诞行为。2月21日,果戈理在莫斯科逝世。

从1829年自费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到1852年去世,20多年时间里,果戈理出版了三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两部戏剧、一部书信体散文集,此外还有一些论文和大量书信。具体来看,果戈理的重要作品如下。

小说创作:数量不是太多,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832),包括《索罗奇集市》《伊万·库巴尔日的前夕》《五月之夜》《不翼而飞的信》《圣诞节前夜》《可怕的报复》《伊万·费多洛维奇·什蓬卡和他的姨妈》《中了邪的地方》八个短篇小说;《米尔戈罗德》(一译《密尔格拉德》,1835),包括《旧式地主》《塔拉斯·布利巴》《维》《伊万·伊万诺维奇与伊万·尼基福罗维奇吵架的故事》四个中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2),包括《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记》《鼻子》《外套》)五个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死魂灵》(1842)。

戏剧创作:两部完整的戏剧《钦差大臣》(1836)、《婚事》(1842)。

散文创作:大量的书信和评论,代表作是书信体散文《与友人书简选》(1847)。

果戈理试图用自己的作品来揭露陋习,鞭挞丑恶,启发、教育人们报效国家为上帝效劳,进而超越死亡,追求永恒。他的创作与其为国服务观念密切相关,是其为上帝服务思想的体现:“服务的思想从未离开我。只有我感到在写作生涯上也能为国家服务,那时我才安心于自己的写作。”因为写作可以改造社会生活与人性,促进人的道德完善,既是为国服务,也是为上帝服务。早期创作中,满怀理想与青春的朝气以及民间文学的影响,使他更关注民族传统中美好的东西;中期,则全力揭露社会弊端;晚期,宗教思想十分浓郁,布道说教,试图塑造正面人物。这在其晚期的重要作品《与友人书简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部作品包括32篇书简,内容颇为丰富。综其要者,大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出俄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另一方面,现身说法,解剖自身,教导他人,匡正时弊,疗救社会,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吏治思想和宗教观念。[1]以往因某些书简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思想而彻底否定,别林斯基致果戈理的著名书简更是给了它致命一击。但现在看来,这部书简选并非作家思想的蜕变,而是作家为上帝服务、为国家服务一贯思想的表现,而且也揭露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从吏治、宗教方面,也确实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思考与见解,应该重新深入研究。此外,在晚年创作的《死魂灵》的第二部中,果戈理试图塑造俄国社会的正面人物——性格深沉、内心丰富、蕴蓄着内在力量的俄国人,塑造足以显示贵族门第的高尚气度的某些地主形象,虽然因为不成功而被焚毁,但同样充分表现了作家一贯的思想:为祖国服务,为上帝服务。

二、怪诞现实主义

从1829年出版长诗《汉斯·古谢加顿》起,直到1852年病逝,果戈理的创作道路大致可为三个时期。

1。

早期创作(1829—1834):主要以家乡传说和乡村人民的生活为素材,创作浪漫主义作品,如成名作中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832),以欢快幽默的笔调,把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优美的自然景色、神奇的幻想与乡村人民质朴的生活有机地联结在一起,描绘了乌克兰美丽的大自然和纯朴豪放的民风,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农民、工匠和哥萨克群众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热爱劳动和自由,勇敢机智的品质,无情地鞭笞乡村封建势力、魔鬼、巫师的残忍、保守、贪婪和愚蠢,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

中期创作(1835—1841):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写现实生活,主要作品有:《米尔戈罗德》(1835)、以1835年《小品集》为基础出版的《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1836)、《死魂灵》(1835—1841)。《米尔戈罗德》标志着果戈理正式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其中,中篇小说《塔拉斯·布利巴》真实地描写了扎波洛什人及其古老的习俗、民主制度,以及他们的掠夺和他们的爱国主义,还带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哥萨克老队长塔拉斯·布利巴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自由,刚毅勇敢,性格豪放的民族英雄。他亲手处死了叛国投敌的小儿子安得莱,只身来到敌后,鼓励被俘的长子奥斯塔普要坚强不屈地斗争,无所畏惧地就义。他被俘吊在树上,脚下的熊熊烈火烧到胸膛,他毫无惧色,只盼伙伴们快快脱险。他看到自己的队伍安全渡河,便欣慰地喊道“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这里吧,玩个尽情”。小说塑造了哥萨克英雄塔拉斯·布利巴的形象,歌颂了民族解放斗争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旧式地主》、“两个伊万吵架的故事”则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写法了。

3。

晚期创作(1842—1852):主要作品有戏剧《婚事》(1842)、书信体散文《与友人书简选》(1847)以及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二部(1842—1852)。

果戈理是俄国“自然派”的领袖,而“自然派”在文学史上就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别称,因此果戈理一向被文学史家称为俄国现实主义的真正确立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很早就指出:“果戈理应当算是俄国散文文学之父,正像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之父一样。”),是俄国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众所周知,现实主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真实地描绘现实,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现实主义作家不再像浪漫主义作家那样醉心于描写非凡的人物和离奇的事件,而是强调冷静地观察和客观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的种种弊端,探索社会罪恶的根源;第二,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作家主张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力求选择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环境、事件和细节加以典型化,使之代表一定时代某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强调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主张通过真实的细节,从人与环境的联系中塑造典型人物;第三,对社会罪恶的强烈批判精神——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十分关注,往往全神贯注地详细分析人类行为相互冲突的心理趋势,揭示心理矛盾产生的社会原因,同时,又以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为理想,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对社会上的各种弊端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