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汪受宽、金良年:《孝经·大学·中庸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31]《荀子·君道》。
[32]刘宝楠:《论语正义》,298页。
[33]王云五,朱经农编:《礼记》,15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34]王云五,朱经农编:《礼记》,第55页。
[35]《论语·雍也》。
[36]《论语·季氏》。
[37]左丘明:《左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38]左丘明:《左传》,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30页。
[39]《荀子·礼论》。
[40]《荀子·礼论》。
[41]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5页。
[42]《荀子·乐论》。
[43]司马迁:《史记》,167页,北京:中华书局,2007。
[44]《论语·子罕》。
[4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2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22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7]《论语·阳货》。
[48]《论语·宪问》。
[49]《论语·八佾》。
[50]《论语·述而》。
[51]《论语·八佾》。
[52]《荀子·乐论》。
[5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3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4]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361~362页。
[5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32页。
[5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1页。
[5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1页。
[5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1页。
[5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1~12页。
[60]聂振斌选编:《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王国维卷》,106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1]《周易·贲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