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的联系 > 结语(第1页)

结语(第1页)

结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养成君子理想人格的一个过程。首先,“兴于诗”,“诗教”把人内心的诚挚情感真实无伪地感发出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学会“忠恕”之道,成为一个有志向、有作为的人。同时,“兴于诗”也为“立于礼”和“成于乐”奠定了感情和认知的基础。其次,“立于礼”,“礼教”使人学会了各种行为规范以及规范内在的各种道德、伦理,让人成为一个知礼的人,使得作为群体的个体能在社会中立足。同时,“立于礼”为“兴于诗”和“成于乐”提供了依据,它是“诗教”和“乐教”的本质。最后,“成于乐”,“乐教”使人获得快乐,陶醉在音乐中的个人,与万物融为一体,忘记了现实中私欲,获得审美超越,达到美和善、个人和社会、感性和理性合一的境界,从而使人成为一个具有君子人格的人。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2013级美学研究生)

[1]《论语·泰伯》。

[2]《论语·为政》。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54页,北京:中华书局,2012。

[4]傅佩荣:《傅佩荣解读论语》,17页,北京:线装书局,2006。

[5]傅佩荣:《傅佩荣解读论语》,第17页。

[6]《论语·阳货》。

[7]刘宝楠:《论语正义》,6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7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9]程树德:《论语集释》,52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刘宝楠:《论语正义》,689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79页,北京:中华书局,2012。

[12]刘宝楠:《论语正义》,689页。

[1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79页。

[14]刘宝楠:《论语正义》,689页。

[1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179页。

[16]王夫之:《姜斋诗话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7]《论语·季氏》。

[18]《论语·尧曰》。

[19]杨华:《先秦礼乐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20]《论语·子路》。

[21]《论语·里仁》。

[22]《论语·里仁》。

[2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72页。

[24]《论语·季氏》。

[25]《论语·尧曰》。

[26]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

[27]姚小鸥:《诗经三颂与先秦礼乐文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8]《论语·八佾》。

[29]《论语·颜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