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 > 关爱激发生命渴望(第1页)

关爱激发生命渴望(第1页)

关爱激发生命渴望

一、基本情况介绍

这些经历锻炼了小李的生存能力,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他可能意识到了影响,但还没有准备好去探索和处理,他虽然擅长于生存,但关注爱、需要、人生目标等议题是有困难的。对了解真正的自己,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他是不擅长的。

小李是某高校文科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自西南某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13岁离家,独自谋生,初中和高中都是自己捡垃圾卖钱供自己上学的。他的弟弟也同样由于家庭贫困,读完初中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干农活。他通过捡垃圾、发传单、打扫学校清洁区、挖野菜、当服务员、在工地干活等劳动所得,坚持读完了三年初中和五年高中,经历了三次高考,最终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新生报到第一天走访学生宿舍时,我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情况,便立即给他安排了学院的勤工俭学岗位和假期值班,以解决他的经济困难,并嘱咐同宿舍的同学尽量帮助他。

在小李没有探索过去经历对自己的影响而去疗愈创伤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的。带着这种矛盾和冲突,带着未被疗愈的创伤,注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他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体会自己存在的意义。

大学第一学期,小李积极上进,每次到办公室来勤工俭学我都会和他聊上几句,鼓励他。宿舍同学偶尔反映他在宿舍里经常和大家讲起自己在高中的辉煌,因为他学习好,自己如何不把老师放在眼里,老师仍然非常喜欢他。我当时感觉这是他在大学里自卑心理的体现,是对自己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慨叹。后来,我仔细问起他,他说虽然大学生活很新鲜,但没有成就感,特别希望做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我跟他谈起自己当年在大学如何支教,工作后如何带学生支教的事,他认为不错,希望自己也能支教。我鼓励他自己去联系,他很认真地联系了支教学校,就是在自己的家乡。

小李一直期盼有一个人可以给自己无私的关爱,并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但他一直等不到这个人,只能让自己成为这个人,所以支教是理想,能让他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假期小李带队回老家支教。在支教过程中,他喜欢上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女生,并开始了猛烈的追求,可是遭到了拒绝,此时引发了他的情绪急剧失控。加上期末考试英语考试不及格,他非常灰心,情绪低落,在宿舍待着不出门,也不理舍友。舍友发现他不对劲,便向我做了汇报。我根据各种情况分析,第一反应是担心他因表白失败而做出极端举动,可能需要心理咨询介入,便带他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跟他谈过后,建议小李先到医院做相关的检查。经检查,医生诊断小李患有重度抑郁。

恋爱失败会触发很多心理创伤,如被抛弃、被忽视、自卑等。

二、问题分析

学院和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针对小李的情况,进行了反复讨论,并及时送小李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结果为患有严重心理问题。小李的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有不出宿舍,不理会舍友,不愿意和同学说话,甚至在手臂上用刀子刻上喜欢的女生的名字,不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这种状况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表白失败加剧了自卑情绪,进而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精神专科医院经检查排除了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

小李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异常是有原因的。成长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精神,而内心深处的自卑又非常强烈,自我价值感需要依靠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来得以支撑。进入大学后,以往学习成绩好的优势不复存在,面对方方面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小李急需有一些优越的地方可以让自己重拾往日的辉煌,如找个女朋友、考试取得好成绩等。追求女生不成功、英语考试不及格、弟弟上学的费用等压力更是让其极度焦躁。

这些表现显示小李出现了抑郁、强迫和偏执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出现了负性情绪反应。当他采用自我压抑的方式处理这些负性情绪时,就容易导致抑郁。如果没有及时休息,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觉察,就会导致抑郁升级,形成重度抑郁。一旦出现重度抑郁,又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就容易出现绝望的情绪,进而出现自杀倾向。

这些分析显示出辅导员对小李的认识是比较深入的,问题确实来源于小李的自卑感、无价值感和生命的无意义感。与父母对立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认为小李的心理问题与成长经历有密切关系。从小在生存的威胁中长大,自己捡垃圾来挣学费,这是他自力更生的证明,也让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他的社会支持系统相对较弱,父母不能成为他依赖的对象,遇到了困难只能靠自己解决,没有任何依靠的对象,极端的自怨自艾使得他更不愿意与人进行深入的交流,形成内向性格,并且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之中。他还有过分认真、责任感过强、情绪不稳定、心情多变等特征。他认为父母没有尽到义务,所以多次和舍友说起自己与父母关系冷淡,还不如和他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堂兄好。据了解,小李已有七八年没回家了。家庭贫困导致他过度自卑,过度自卑又导致了自尊心过强,让他在遇到困难时羞于启齿和示弱,他用自虐(在手臂上刻喜欢的女生的名字)、不理舍友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事件。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负**事件,如家庭经济困难、表白失败,而且把表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家庭贫困,考试不及格更使他的自信心受到了打击。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一)第一阶段:排查诊断

小李有严重的心理创伤,绝非一般思想工作就可以解决的。小李还陷入了表白失败触发的情绪反应中,并进一步发展成重度抑郁症。这时必须有专业人员的协助,否则相当危险。但由于小李与父母对立,与周围人很难建立信任、安全的联系,这不仅会影响小李的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心理咨询的效果。另外,小李需要先去医院进行排查。

在听到宿舍同学反映情况后,我的反应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要排除抑郁症的可能性,因此立即向学院领导做了汇报,并与心理咨询中心取得联系,带小李去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中心教师认为小李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抑郁倾向,建议他先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医院诊断小李为重度抑郁,这一结论让学院大吃一惊,因为开学才两周他就发展成了重度抑郁,让人难以接受。为了了解更详细的情况,我再次约谈小李,了解到他在假期表白失败后情绪就非常不稳定,整日四处游**,无所事事,感觉生活无望,这种情绪持续了近一个假期。

重度抑郁患者必须按时服药。只有顺利度过服药的前三周,自杀倾向才会暂时消失。后续的心理咨询工作必须跟上,否则服药虽可暂时缓解生理症状,但患者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再次出现自杀倾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医院给小李开了抗抑郁剂,我除了要求小李遵医嘱按时服药外,还建议他去医院治疗,但遭到他的坚决拒绝,他的理由是不想耽误学习。于是,我让与小李同宿舍的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严密监控,几乎与其寸步不离。一段时间内小李服药正常,情绪平稳,但是一个月后,在舍友出去上厕所时,小李吞食了过量抗抑郁剂,随后他就感到后悔,便给舍友和我发了短信告知情况。小李的舍友迅速将其送到离学校最近的医院抢救。事后,我们询问小李突然服药轻生的原因,他说因为在当天下午的专业课上他听不懂,又着急又烦躁,所以才有了服用过量药物的冲动。

虽然辅导员和同学们严密监控,但小李可能没有按时服用药物,也没有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以至于小李在重度抑郁的时候还把学习任务放在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位置上。这是小李自杀倾向加重并最终实施自杀的主要原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