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奇迹就会发生
一、基本情况介绍
小艾是一名不善言谈的大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在事业单位上班,父母从来没有给过小艾任何压力,一直鼓励其自由发展。小艾初中时成绩一般,酷爱篮球,高中时将对篮球的热爱与付出转移到学习上,高二下学期开始发力,后来顺利考入某重点大学。大学期间,小艾曾在学院办公室常务部做学生工作,现任某社团社长,还是团支部负责人。小艾非常热爱篮球,希望从事跟篮球相关的职业,如篮球记者,但是又觉得这个梦想与现实不符,跟自己的专业也不相关。小艾的偶像是科比,认为他不仅长得帅,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勇敢面对,但又觉得科比是一个让她猜不透的人。
大学期间,小艾长期受到来自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近期因为工作上的挫折而产生焦虑情绪,思想很消极,精神状态不好,加之小艾宿舍的同学要么保研,要么考研,要么出国,都有很明确的方向,而小艾却没有一点方向,这让她不能专注于自己当下应做的事情,如上课、备考等,情绪更加糟糕。
长期的压力会对身体、心理以及人生观产生影响。辅导思路可以从被动等待出现问题转向主动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如学习时间管理和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方法。
小艾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糟糕,也意识到这种情绪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曾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过咨询,咨询中心的教师耐心地帮她梳理了思路,进行了探索性的聊天,试图让她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作为小艾的辅导员,觉察到她的糟糕情绪后找她谈话,她能够做到主动倾诉,还通过邮件与任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小艾第二次找我倾诉时的心情比之前放松,但状态反复,焦虑情绪依旧明显。在与我的第二次交谈中,小艾多次用“奇葩”“奇特”等词语形容自己,也多次用“失常”“消极”等词语形容自己的精神状态。当我问小艾“如果从1分到10分给自己评分,你能得多少分”时,小艾给了自己5分,而她认为6分才算及格,认为自己看不清未来。在谈话中可以明显觉察到小艾对自己、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评价偏低,这是一种自我价值感低的突出表现。当辅导员问起她最喜欢的篮球时,小艾用了“快乐”“奇迹”“笑出声来”等词语,说明其对篮球的热爱。然而,当问到她未来的理想职业时,她又对自己想做与篮球相关的职业抱有怀疑态度。
量化技术有助于把问题导向可操作化,让学生看到希望,提高掌控感。
二、问题分析
通过与小艾的两次谈话以及了解周围同学的反应,我根据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对小艾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初步判断,判断小艾目前处于焦虑状态。判断依据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产生原因。历史原因是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造成小艾对自己的责任认识不清,不认为自己应该对家庭、父母和自己有什么责任,处于无价值、无动力、无意义的状态。直接导火索是长期的学生工作和学习压力、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其中直接原因是学生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深层次原因是对未来方向的迷茫。
缺失目标会使人陷入迷茫,持续时间过长会使人缺乏斗志,日渐消沉。辅导员掌握教练技术对促进学生寻找新的人生目标十分重要。
第二,持续时间。根据小艾自述可得知她的焦虑状态已持续了半年。
第三,功能失常。生活中一些明明知道且必须要做的事情不想做,拖延,如不想洗澡、不想洗衣服;不愿寻求关系支撑,如忽略身边的朋友、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痛苦、不愿与人交心、不想同学们看到自己软弱的一面、有什么事情也不和父母说;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如认为自己和自己的理想很“奇葩”,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自己,连及格分数都达不到;逃避,如遇到冲突和工作中不完美的地方或棘手的问题会担心、自责,却不愿意主动面对和主动解决,而是选择逃避。
第四,反映范围。出现泛化,这种不良情绪影响到了她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并且影响到她的自我评价。
第五,可排除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等问题。
三、处理策略与过程
辅导员在专业化过程中掌握一些教练技术对辅导工作很有帮助。
我在疏解小艾的焦虑情绪的过程中运用了心理学上的焦点解决模式,以直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自己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一味逃避。焦点解决模式经常使用的解决问句有如下两种。
(一)问题解决问句
问题解决问句是指以问题为焦点的思考取向和问话方式,较偏重探讨问题发生的缘由、情节变化与严重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