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测试的题目可以模拟场景很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如,一家单位要招聘一个娴熟的翻译,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对应聘者说老总15分钟后就要出国,并且在国外停留三个月才会回国,请你在15分钟内翻译好这份文件。同时可能还会制造出嘈杂的环境来考验这个应聘者。
虽然这种环境很不利于应聘者能力的发挥,但是在日常的翻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在不特定的地方做不特定的翻译,可能周围环境也非常嘈杂,可能时间同样紧张,所以这样一种模拟就会非常有效,就能立即反映出应聘者的业务能力。
它测试应聘者对某些事件的习惯性看法。这是应聘者从他的工作经历、家庭经历、生活经历和综合素质对周围固有的或经常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反应。人面对突发性刺激的反应可以通过日后的培训慢慢完善,但人的惯性心理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在心理压力测试中,惯性心理压力测试显得更有积极意义。
经典个案
在马路上鞠躬也算面试?
大专毕业生杨光曾经遭遇过一次国内的“魔鬼面试”。
一家全国连锁的电器大卖场通知他去参加面试,他到了现场却不见通常的场景,人力资源部经理将十来个应聘者一起领到卖场大门口的马路上,竟然让他们站在街上对来往行人说“您好”并鞠躬。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杨光有些纳闷,惴惴不安地开始了问好。当他拦截着过往的行人,对他们面带微笑地说“您好”时,觉得十分难为情,当他鞠躬时,甚至有种被羞辱的感觉,只是强忍住了动怒的冲动。
几天过后,当他打电话去询问时,用人单位告诉他,他对人不够热情,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杨光憋了一肚子气,觉得自己彻底被“涮了”。
无论是俄罗斯的“泼茶水面试法”还是杨光遭遇的“大街问好面试法”,是否有些“不靠谱”?
“以上这两种情景面试都被称作‘心理压力测试’,它通过一种场景的模拟来测试应聘者的心理状况。这类压力测试的针对性一般都非常强。拿以上杨光遭遇的这个面试来说,其实是企业灌输给员工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实这类大卖场需要员工知道客户就是上帝,而每一个从你身边经过的人都是你的潜在客户。
这种大街上问好的方式,实际上是从被动挤压应聘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到让应聘者主动承认顾客就是上帝。应聘者一开始会觉得难受但只能忍着,但长时间不停地说“您好”,习惯成自然,慢慢就会让员工从心里自然而然地注重每一个身边擦身而过的人。
(四)压力形式
1。环境压力
通过对面试现场的场景布置来达到压力测试的目的,如色彩、灯光、被面试者和面试官座位反差设置,及面试官阵容、面试官气势、特殊道具等,让应聘者一进来就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2。言行压力
比如,面试官表情严肃冷峻,或不理不睬,或斜视你,或瞪着眼问你问题,或直接给你来个下马威。总之,通过简单的行为语言让你产生压力,或正和风细雨地与你沟通,突然转换一种行为、语言风格来测试你应对压力的能力。
3。方式压力
面试官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提问,口气故意搞得跟审犯人似的,让人不舒服,这会造成压力。
4。内容压力
一是问刺激性话题、隐私性话题,让人不舒服,从而产生压力感。二是问两难问题,使得无论如何回答都会入套,不回答也不行,这也会让应聘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5。节奏压力
步步紧逼,容不得你过多思考,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甚至一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完,另一个问题就接着跟上来了。
6。形式压力
比如,正和你面对面沟通,突然转入笔试;或者让你看一段视频情景剧或PPT,让你回答问题。这种转换思维空间的方式也会让应聘者产生压力。
7。僵局压力
当应聘者回答完问题后,面试官陡然不问了,故意盯着你,四目相对,让面试陷入僵局,来观察应聘者的反应。
(五)作用
压力面试通常用于对压力承受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的面试。测试时,面试官可能会突然问一些不礼貌、冒犯的问题,让被面试人员感到很突然,同时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求职者的反应可能会较异常,甚至不能承受。而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员则表现较正常,能较好地应对。这样就可以判别出求职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一位顾客关系经理职位的候选人有礼貌地提到,她在过去两年内从事了四项工作时,面试官可能告诉她,频繁的工作变换反映了不负责任和不成熟的行为。如果求职者对工作变换的必要性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可以开始其他的话题。相反,若求职者表示出愤怒和不信任,就可以将它看作是在压力环境下承受力弱的表现。另外,该方法也可以用来证实对一些信息的怀疑。因为,人在一些突发问题上的反应更真实、更客观。而在准备个人求职资料时会不自觉地、不同程度上地美化自己,甚至造假。
(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