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讥笑母狮每胎只生一子。母狮回答说:“然而是狮子!”这故事是说:美好的东西在质不在量。
寓言的故事是为阐明寓意服务的,故事要紧紧围绕着寓意进行,故事单一,结构紧凑,往往只选取一个生活小片段、小场面或一小段对话,不展开故事情节,不生枝蔓,不对故事前因后果作详细描述,不设置悬念,也并不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其叙述、议论都很简练,选取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中的最本质的一点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不去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如《狐狸和葡萄》,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没有介绍,故事只选择了一只狐狸,这只狐狸长得什么样也没说,狐狸如何摘葡萄也没有描写。故事的叙述非常简明、概括,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一个为自己的无能而寻找借口的活脱脱的狐狸形象却跃然眼前,其寓意也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寓言的简短使读者能集中精力去思考隐匿于故事中的道理。可见,寓言以最短小的篇幅来传达最深切的教训、最精练的人间真理,体现出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随着寓言创作的发展,许多作家力求增强寓言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当寓言进入到儿童文学领域,为了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寓言更讲求人物形象和故事的生动有趣,但是作品中仍然保持了寓言短小精悍的特点。例如,鲁芝的《狐狸和狐狸》写黑狐狸和灰狐狸是最要好的朋友,简直好得一刻也离不开,但为了偷鸡,都各怀心事。这则寓言较详细地描写了两只狐狸的甜言蜜语和心理活动,使得两只狐狸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读者一看便知这则寓言要表达的道理:坏人终究是坏人,它们永远也不能同甘共苦,而只能勾心斗角,最后必然同归于尽,谁也不会有好下场。从全文来说,作为寓言故事结构紧凑、语言简练的特点依然很明显。
寓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也体现在简洁凝练的语言中。寓言的语言简洁而犀利、辛辣而明快,能够把睿智而深邃的思想表达出来,能够做到说明道理或讽刺对象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充满人生智慧。简洁而富表现力的语言使寓言如同诗歌一样耐人寻味。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就曾形象地将寓言称为“理智的诗”。这说明寓言一方面必须是哲理的;一方面又必须是诗。优秀的寓言作品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而且富有诗意。寓言的语言虽然不像诗歌那样跳动着**,但同样精粹、隽永、余味无穷。如严文井的《浓烟和烟囱》把日常生活中两个常见的形象作了拟人化的对比,刻画了浓烟狂妄自负和烟囱沉稳厚重的性格,批判了自我欣赏、不断膨胀和扩散的、终于自我消灭了的浓烟形象,褒奖了沉默矗立、目标坚定的烟囱。其中在对浓烟那洋洋自得、在空中摇摇摆摆升腾而最终“色彩却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的形象的嘲讽耐人寻味,使整则寓言仿佛一首绝妙的讽刺诗。由此看出,凝练精准的语言使得寓言如同诗歌一样诗意蕴藉,回味无穷。有些独白式寓言更显示了寓言语言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如当代作家孙建江的《雨雨寓言集》中的作品:
日光灯:有了我,太阳的存在是多余的。
根雕:不管怎么说,美在于自然。
这些寓言都只有一句自白,简短而耐人咀嚼,充分显示出寓言是一种智慧的语言艺术。
三、寓言的发展历史
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寓言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追溯寓言的源头,人们可以发现,同童话一样,寓言也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受到神话传说的直接影响。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其思维方式是原始的。人们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觉悟到了神话的矛盾和荒谬之处,于是,哲人们逐步寻求对世界的理性解释。人们由原始的神话思维方式迈向理性思维时,寓言起了桥梁作用。早期寓言的寓体往往是一个带有“万物有灵”色彩的生物故事,而本体却是人们对世界的理性思考的产物。寓言的产生标示着人类理性思维的逐渐觉醒,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联想和想像去表现从生活中感悟出的哲理。寓言这种寄托着教训和哲理的文学样式伴随着人类思维迈向成熟的进程而逐渐完备。
世界寓言主要有三大发源地:古希腊、古印度和中国。
(一)古希腊寓言
古希腊寓言是西方寓言的源头。《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它是由后人搜集整理的民间流传的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归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索名下。《伊索寓言》的内容涉及社会、人生、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反映出许多事物的规律,体现着古希腊人民的聪明智慧,是世界民间文学的精华。它以动物作为寓言形象,运用民间文学的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形成了短小精悍、故事生动、语言朴素、幽默睿智的一篇篇寓言珍品。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伊索寓言》对后世的寓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在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等西方寓言大师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伊索寓言》的影子,而且《伊索寓言》对东方寓言的创作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伊索寓言》中的精彩故事在全世界可谓家喻户晓,许多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中都选入了《伊索寓言》,如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狼和小羊》《狐狸和葡萄》《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
古希腊寓言之后,西方寓言发展史上产生了几位重要作家。
1。达·芬奇(1452—1519)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大画家、科学家,也是位出色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散存于他的笔记手稿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由意大利出版家布鲁诺·纳尔迪尼整理,出版了《达·芬奇寓言集》和《幻想动物》两本书,包括110则寓言。达·芬奇寓言思想内容丰富,侧重于对理想追求和人生见解的表达,如《石头和道路》《老鹰的遗嘱》《金翅雀》等。达·芬奇寓言富有自己的特色,他的作品中有数十则以植物为主体形象的寓言,这对于一直以动物为主的欧洲寓言是一大艺术贡献。而且,达·芬奇寓言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于以《伊索寓言》为代表的欧洲寓言,在寓言中没有直接点明寓意的教训。达·芬奇的思想深刻、文笔优美、风格独特的寓言作品,在欧洲乃至世界寓言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
2。拉封丹(1621-1695)
17世纪法国寓言大师拉封丹于1668年至1694年分12卷出版了《寓言诗》,共244首。拉封丹的寓言诗虽然大多取材《伊索寓言》和古印度《五卷书》,但拉封丹对古代题材是创造性地利用和发挥,而不是简单的复述,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拉封丹充分调动了古典主义创作思想和写作技巧,还善于采用民间语言,创作出内容丰富、讽刺尖锐、刻画传神、生动活泼的寓言诗。拉封丹将寓言诗化,他的寓言诗优美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在寓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莱辛(1729-1781)
18世纪德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莱辛,也是一位寓言大师。他早年曾写过诗体寓言15篇,后来改写散文体寓言,1759年出版了他创作的散文体寓言90篇。他非常推崇《伊索寓言》,极力主张寓言应该明确、简练、平实。他的寓言故事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且对寓言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故事和教训话语的配置更加灵活多样。另外,莱辛还在寓言理论上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写了5篇关于寓言的论文,包括《论寓言的本质》《论寓言中采用动物》《论寓言的分类》《论寓言的写作》《论寓言在学校中的特殊功用》,这些论文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寓言理论。
4。克雷洛夫(1769-1844)
克雷洛夫是19世纪俄国卓越的寓言大师。别林斯基说:“克雷洛夫把我们的寓言提升到极度的完美。”[4]他与伊索、拉封丹齐名,是世界三大寓言作家之一。他用诗体写作寓言,一生共创作寓言203首。克雷洛夫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寓言不局限于道德训诫,而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给寓言注入了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战斗性极强。克雷洛夫的现实主义精神使得寓言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大放异彩。他的寓言还处处体现出俄罗斯人民的智慧、幽默,充盈着典型的俄罗斯民族精神。克雷洛夫发挥了自己戏剧家和诗人的才能,在寓言中设置出戏剧性的情节和精彩的对白,使寓言成为一个隽永的讽刺小戏,耐人寻味。
(二)古印度寓言
古印度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之一,对于世界寓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古印度寓言主要收集或改编在《五卷书》和一些佛经中。
1。《五卷书》
《五卷书》是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话寓言故事集,是古印度寓言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书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或2世纪。《五卷书》共包括48个寓言故事。《五卷书》里的故事充满了各种生活经验、教训和对人情世态的讽喻,是古印度人民智慧的结晶。
《五卷书》中动物故事和人物故事都比较多,动物故事占三分之二。既不同于希腊寓言以动物故事为主,也不同于中国古代寓言以人物故事为主,全书有一个主干故事,首尾相应,每卷又各有一个主干故事,插入、串联许多小故事,是“枝蔓式”的结构形式。《五卷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童话寓言故事似乎都能在《五卷书》中找到原型。
2。《佛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佛本生经》)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古印度佛经寓言,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本生故事》中大多数都是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笑话、奇闻轶事等。《佛本生故事》也是韵散夹杂的体式,动物故事有四分之一,人物故事占四分之三。《佛本生故事》中的寓言寓意深刻,生动有趣。
3。《百喻经》
印度佛经中的《百喻经》是天竺僧人伽斯那所撰,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汉译本。《百喻经》每则格式都是先讲故事,后讲佛学义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书中约收100个寓言故事,基本上以人物为寓言主人公,其中更以愚人形象为主,形成了《百喻经》独具的特色。
《佛本生故事》《百喻经》等古印度佛经寓言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及东南亚各国以至欧洲,并对世界寓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寓言
中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其发展先后经历了先秦的说理寓言、两汉的劝诫寓言、魏晋南北朝的嘲讽寓言、唐宋的讽刺寓言和明清的诙谐寓言五个阶段。
1。先秦寓言
我国的寓言就文字记录而言,大约产生于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纷起著书立说。为了阐述各自的政治主张,他们在言谈论辩中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历史典故,引譬设喻,以使听者喜闻乐道、心悦诚服。先秦时期是中国寓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先秦寓言是为不同学派的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的说理寓言,但从文体角度看,寓言在当时还属于散文的附庸,并未取得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