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就这最后一句没有学会。
(四)讽喻诗
讽喻诗是针对儿童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或不良习惯,以夸张讽刺的手法写成的幽默诙谐的诗。它能使小读者于微笑中受到启发,引发警觉。讽喻诗的作用常常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及的。作者善意的讽刺更能引起有同类不良习惯的孩子的注意,使他们自觉克服缺点。请看下面这首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
从前,
有个奇怪的娃娃,
娃娃
有个奇怪的下巴,
下巴
有个奇怪的洞洞,
洞洞,
谁知道它有多大。
瞧他
一边饭往嘴里划,
一边
饭从那洞洞往下撒。
如果
饭桌是土地,
而且
饭粒会发芽,
那么
一天三餐饭,
他呀,
餐餐种庄稼。
可惜
啥也没有种出来,
只是
粮食白白被糟蹋。
你们
听了这笑话,
都要
摸一摸下巴。
要是
也有个洞洞,
那就赶快塞住它。
不好好吃饭是很多小朋友都会犯的“毛病”。家长可能说了好多次都没有什么作用。作者对此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从漏饭粒种粮食说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笑话,很幽默地道出了珍惜粮食的主题。有这种小毛病的小朋友读了这首诗后,相信都会下意识地摸一摸自己的下巴,看是否有个洞洞,吃饭时就会注意了。
讽喻诗以讽刺的笔调写出少年儿童的缺点、错误和某些不良习惯,使小读者在笑声中产生思索,获得启迪。这种诗能收到比一般少年儿童诗歌更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