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子瞻为学士时,常饭后捧腹行,问一妓曰:“此中何物?”曰:“满腹书诗。”问一妓,曰:“满腹智巧。”次及朝云,朝云曰:“相公一肚子不合时宜。”子瞻大笑。
从这一个故事,可知朝云懂苏轼之深。朝云没有上过学,但跟随苏轼也读过一些书,懂书法,善楷书,她育有一子,然早夭。朝云后来皈依佛门,故事也不少,亦算得一奇女子。苏轼很爱朝云,为她写了好几首诗,其中之一为《蝶恋花》,据说朝云非常喜欢此词,每每吟诵其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句时,都会伤心得流泪。
虽然这个世界多是男人唱主角,但是,一般来说,男人要有所成就,都离不开女人相助。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将男人看作阳,女人看作阴,以阴阳和合为吉,为美。苏家这样出人才,与这家的女人们有很大的关系。苏洵的妻子也是苏轼兄弟的母亲程老夫人,苏辙的妻子史氏,还有苏轼、苏辙的乳母任采莲,哪一位不知书达礼,哪一位不可圈可点?
母亲不仅是肉体生命之源,而且是精神生命之源,好儿女均有好母亲。
妻子不仅是培育生命之伴侣,而且是创造事业之伴侣,好男儿均有好妻子。
苏家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感叹着,亦欣赏着,忽然出现一座苏轼的石头雕像,苏轼斜倚着身子,坐在池中一块石头上。他胡须飘拂,神态安详,似在打量远方,他在望什么?是古代的圣贤,向往着他们辉煌人生,慨叹着自己的壮志未酬?是天上的仙鹤,盼望它的飘落,载着他飞升仙界?是西方的佛国,聆听着如花的梵音,似与佛陀同在?苏轼在望着远方,我在望着苏轼,苏轼在遐思,我也在遐思……
如今颇有人喜欢说自己是“爷们”,什么是爷们?终日神聊,有一张会海吹的嘴巴,就是爷们?或者说,五大三粗,货真价实的生育机器,就是爷们?
我看,真正的爷们应是苏东坡这样的男子汉,心像天阔,慧如云涌,情比海深。
苏轼之才、之德、之情、之识均是第一流的,让后人钦佩不已,在我,更看重的还是他的识,准确地说是他对人生之识。
众所周知,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个体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之与别的生物不同,是人能清醒地知道这一点,而且人总是有感情的,连世外高僧弘一圆寂前都“悲欣交集”,何况凡夫俗子的我们!所以,苏轼与客夜游赤壁时,客见江山壮丽,就不免感伤人生之有限了。你知道苏轼是怎么劝慰客的?他说: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说得太好了!水流百转,万变千化,它少过吗?月圆月缺,或遮或显,它亏过吗?一切皆变,又一切永恒。这就是天地。为什么非得将我与天地对立起来,我不就是天地,天地不就是我吗?天地既然不能一瞬,我又何忧白发添鬓呢?天地既然无尽,我又何忧红颜渐失呢?最最重要的,是当下的活着,要活得快乐,活得精彩!
作为旅游景点,参观三苏祠只需一个小时,便是,如果将三苏祠看作一本书,那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太厚重,太丰富,太撩人遐思。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出了不少人物,真个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这其中有“三苏”,特别是有苏轼。是什么样的风水,让这样一块地方产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踏遍了三苏祠每一寸土地,数遍了三苏祠的每一朵鲜花,我在寻找着答案。但是,我没有得到。
我又来到苏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来凤轩。苏轼兄弟双双进士及第之时,当时的大文学家梅尧臣写给苏洵的诗中云:“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双翼,不敢呈文章。”是啊,这屋子是飞出了两只金凤凰,那么,这金凤凰是怎样育成的呢?秘密就在这书房了。我们这次来参观,书房没有打开,当然,即使打开了,也不会有什么奇异的东西发现。但是,我深知,人才不是天生的,是育成的。像苏轼这样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可以想象,他在这里读了多少书。当然,读书人很多,不是所有的人只要读书就能成功。苏轼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的机缘和合。这多种因素中,有个人的、家庭的、社会的、历史的……缺一不可啊!我痴痴地想,如果某一样因素,不是现实的这样,又会怎样呢?也许苏轼就不成为苏轼了。我似乎有点悟了,这风水,其实不只在自然山水上,而是在诸多的社会因素的机缘和合上。
来到大殿,站在苏轼书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前,我大声地朗读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是有许多会被大浪淘尽的,他们在世时声名赫赫,气焰万丈,然而,这种声名是虚的,其气焰也必然随他们的离去而消失,而随着时间逝去,逐渐为人遗忘。然而也有一些人物,他们生前也许并没有多少声名,或者声名不佳,但犹如一块巨石,经过历史大浪的淘洗、摩挲,将其内蕴的宝石本色呈露出来,从而呈现出别样的光辉,让后世震惊,奇喜,珍爱。苏轼应该说不算这类人物,他生前,就声名显赫,但是,他真正的价值却是在他身后的历史中不断地呈现出来的,而且没有穷尽。
苏东坡,你才是真正永恒的。
2011年9月13日
附:念奴娇·心祭苏轼
四月二十二日,游眉州三苏祠。回武汉后,做《品味东坡故居风水》一文,情犹未了,效东坡《念奴娇》词以祭东坡先生。
日精月华,堪铸就,东坡如此英物。总角峥嵘,听颂是,“四杰”彪炳庆历。[2]峨眉揽月,岷江澄心,雏凤腾云翼。[3]仁宗惊呼,子孙宰相备矣。[4]
莫叹宦海沉浮,鸿爪留雪泥。淡妆浓抹、把酒问天,前后赋,三国周郎赤壁。[5]轼矣不遇,而江山幸矣!诗耀星河,书灿日月,心香一瓣遥祭。
2011年5月16日晨
[1]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
[2]四杰为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石介(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歌颂了这四个人物。苏轼年少读书时,从先生处得知这四位人物,钦敬不已。他在《范文正公集序》云:“庆历三年,轼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者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先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3]雏凤,三苏祠中有苏家书房名来凤轩。苏轼兄弟进士及第后,梅尧臣给苏洵的贺诗中有句云:“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
[4]宰相备矣:苏轼与弟苏辙同科中进士,仁宗曰:“我为子孙备二宰相矣。”
[5]“鸿爪”数句均出自苏轼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