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提亚战斗开始后不久,马尔多尼乌斯及其贴身警卫被打死,而且由于波斯人没有重装步兵,骑兵又不能很好地展开,在战术上也不如希腊人灵活,因此,普拉提亚战役也以波斯人的失败而告终。希罗多德说,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只有波斯人、沙克人和比奥提亚人的骑兵战斗得勇敢,其余的波斯军队的外籍士兵在肉搏战开始前就从战场上逃走了。[23]
从普拉提亚战场败逃出来的残余波斯军队,被雅典人消灭了;一队由阿尔塔巴兹率领的波斯军队先期撤退到了拜占廷,他们在路上同弗拉基亚人的战斗中损失不少,其残部从拜占廷乘船渡海回到了亚洲。自此,波斯人在军事上退出了希腊大陆。
五、米卡尔·海角之战
公元前479年8月,在小亚西海岸的米卡尔海角(该地在以弗所和米利都之间),发生了一次海战,即米卡尔海战,由斯巴达国王勒俄提克达斯(Leotychidas)和雅典人爱克山提普斯(Xantippus)指挥的希腊海军攻击了集合在米卡尔海角的波斯残余海军,使波斯海军遭到重创。当时,在米卡尔海角集中了约六万波斯军队,由提格兰统率,舰船被拖上岸进行维修。在战斗中,小亚希腊人没有积极战斗,并且背叛了波斯人,当波斯军队撤退至米卡尔的山上时,米利都人杀死了他们。开奥斯岛、列斯堡岛和萨摩斯岛都转到了希腊人方面去,很多波斯驻防军被杀。所以,波斯人实际上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在米卡尔遭到失败的波斯军队退到了撒尔迪斯。
六、提洛同盟和希波战争的结束
米卡尔海战的结束,标志着波斯人的军事力量再也不能在爱琴海称霸,希腊人进入黑海的通道也被打通(例如,公元前473年,雅典海军在伯利克里的率领下远征黑海就是一个例子)。以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一些城邦结成海上军事同盟,对抗波斯,这就是提洛同盟。
公元前466年,在旁菲利亚发生的攸利密顿河之役中,雅典人及其同盟者在海上和陆上同波斯人进行了会战,雅典人在密迪阿迪斯(米泰雅德)的儿子西蒙的领导下打败了波斯人,他们俘虏或毁坏了包括200条三列桨战舰的腓尼基舰队。
公元前460年,在埃及发生了伊纳尔起义。起义者在对波斯人的斗争中取得了若干胜利后,去求助雅典人,而雅典人也乐于去帮助起义者,因为他们需要从埃及获得必需的粮食。所以,在公元前459年,雅典人派出了由200艘舰只组成的舰队,经过塞浦路斯到达埃及,在尼罗河消灭了波斯人的舰队,此后又夺取了孟菲斯。但在公元前458年,斯巴达人与波斯人联合对付雅典,波斯人麦伽比兹带了大量黄金到斯巴达,鼓动斯巴达人直接攻击阿提卡,虽然没能取得什么成果,但威胁到了雅典人的后方。与此同时,在公元前454年,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一世又派遣了强大的陆军和腓尼基舰队到埃及去,使埃及起义者和雅典人遭到失败,大多数起义者和雅典人都战死了,少数投降了波斯人。伊纳尔和部分雅典人逃亡到了毕布罗斯,还有少量雅典人逃跑到了昔勒尼。一支雅典人的舰队前来支援,却不知道起义者已经失败,到了埃及后,也被波斯人消灭了,这对雅典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进行了和谈,雅典的伯里克利派了卡里阿斯作为谈判代表。当时,雅典人准备把地中海让给波斯人,归还塞浦路斯,并答应放弃对埃及事务的干涉。为此,雅典人要求波斯人承认雅典人在小亚的势力范围,并拒绝波斯人对小亚希腊城市的控制权,因为其一部分现在实际上已经处于雅典人的控制下。然而,波斯人不可能正式放弃自己的领地并承认叛乱臣民的自由,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威信。但波斯人这时需要和平,因为,这时,埃及的阿米尔提起义还在继续,再加上雅典人提出把塞浦路斯交还给波斯,因此,经过谈判,在双方都做了让步的情况下,订立了和约。
和约以雅典的代表卡里阿斯(Callias)的名字命名,称卡里阿斯和约。其内容大致是,小亚希腊城市名义上还留在波斯国王的最高统治下,但其征税权却在雅典人之手,其征税的数额应当和在波斯人统治时一样。此外,普鲁塔克说,这些城市由雅典人来管理。[24]但实际上,波斯人从未放弃过对小亚希腊城市的最高统治权。希罗多德[25]和修昔底德[26]也认为,这些地区向来都是波斯人的;波斯人的军队不应走近爱琴海海岸到马的一天行走的距离;波斯军舰不应出现在南边的赫里东和北边的基安尼诸岛屿之间,即从黑海的巴斯波尔入口到地中海东部的地区;根据和约,希腊城市可以自愿地回到国王的统治之下,而雅典人不应当提出异议。先前加入提洛同盟的某些沿海地区,应当像先前一样留在波斯人的统治之下。
由于这个和约对雅典人来说并不是很有利,所以雅典人对和约并不满意,他们指责这个和约的签订者卡里阿斯被波斯人收买了,德谟斯提尼说,雅典人差一点判处卡里阿斯死刑。公元前447年,卡里阿斯被判处罚金50塔兰特,因为据说当卡里阿斯在波斯时,波斯国王给了他那么多的钱。关于卡里阿斯和约,没有正式的文本保留下来,只是在克拉提尔编辑的《人民决议汇集》中和普鲁塔克的《西蒙传》中保存了它的内容。[27]
因此,一些人认为此和约是雅典人捏造的,不是真实的。其理由之一是,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没有提到这个和约。但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说到过卡里阿斯到过苏撒(见该书第7卷151),在此和约签订后过了70年,即在公元前380年,在雅典的著名演说家伊索格拉底的一次演说中提到过它。不过,可能像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卡里阿斯和约只是一个口头的协议,而没有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因此,在雅典就没有正式的和约文本。普鲁塔克在《西蒙传》中也说,波斯人没有正式签订这个和约,但执行了这个和约的条款。例如,它避免在爱琴海上与希腊的船只相遇等。后来,在公元前4世纪的阿塔薛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雅典人和波斯人签订的协议中,把小亚让给了波斯人,此时雅典人大概才想起来,卡里阿斯和约应当算是不错的了,因此开始赞扬卡里阿斯和约。
[1]见丹达马耶夫:《阿黑门尼德帝国政治史》,俄文版,第128页。
[2]见《历史》,第6卷,119。
[3]见《历史》,第6卷,117。
[4]见《历史》,第7卷,5。
[5]见《历史》,第7卷,6。
[6]见《历史》,第7卷,6。
[7]见《历史》,第7卷,6。
[8]见《历史》,第7卷,6。
[9]见《历史》,第7卷,8-11。
[10]见《历史》,第7卷,8。
[11]见《历史》,第7卷,8—19。
[12]见《历史》,第7卷,184。
[13]见《历史》,第7卷,21。
[14]见《历史》,第7卷,28。
[15]见《历史》,第7卷,118-120。
[16]见《历史》,第7卷,184。
[17]见《历史》,第7卷,228。
[18]见《历史》,第8卷,133。
[19]见《历史》,第8卷,140。
[20]见《历史》,第8卷,142-143。
[21]见《历史》,第9卷,9。
[22]见《历史》,第9卷,29-30。
[23]见《历史》,第9卷,68。
[24]见《历史》,第6卷,42。
[25]见《伯罗奔尼撒战争史》,VIII,5,6。
[26]见《西蒙传》,13。
[27]参见戴奥多拉:《历史丛集》,XII,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