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接手一个班级时,会提前拿到一份学生名单。我们要在与学生接触前就熟练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样在与学生见面时,叫学生名字才不会显得陌生,甚至生硬。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多音字、姓氏专用字、生僻字,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别的教师、借助工具书等手段,力争第一时间确定发音,以免读错字、叫错学生的名字,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一些确实读不准的字,可以询问学生,这也不是有失师道尊严的事。另外,记忆过程中最好读出声,这样做对一些较拗口的名字可以起到理顺发音的效果。
二、对号入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见到学生时,看着对方的脸或者额头,记住他有特点的地方,心里默念几遍他的名字。在这期间,注意第一眼就要与学生的姓名相结合,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刻。对一些个人特征不是特别明显的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记忆法,尽可能将他和你熟悉的影像或事物联想在一起,如学生的座位、在班级里担任的职务、个人有无突出的特长等,赋予名字鲜活的个性。
三、查漏补缺
当然,由于一下子接触的学生比较多,肯定会有遗漏和忘记的,这就需要查缺补漏,上完课,拿出学生名单逐一对照,看一下记清了哪些学生,还有哪些名字没有和学生对应起来,下一步重点记忆,逐一与学生对应起来。每次上课前,先快速地复习一下学生的名字,你就会很快熟悉学生并与学生产生良好的感情交流。
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只给学生上过一节课,在校内或校外遇到了学生,你就能叫出了他的名字,学生欢悦的心情不自觉地表露在了脸上;家长来了,你能亲切、自然地叫着学生的名字,家长表现得对你很放心,工作也好做多了。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对任何人而言,自己的名字都是最悦耳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从细微处关注学生的感受,挖掘一切可能的教育因素。
案例来源:安立国。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J]。教学与管理,2007(20)
快速记住学生的方式很多,除了以上几种常规方式外,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制作学生个人相册、班级公告栏等方式,让任课教师提前认知学生,让学生提前了解同伴;也可以开展破冰游戏等活动,快速记住学生,增进师生、生生情感。
[案例4-5]
笔者针对初一年级入学教育提出以下几个能够加强教师认知学生姓名的建议。
(一)制作班级师生相册
为新初一各班学生制作班级师生相册,相册设计要简易大方,内容可包括本班学生与本班任课教师的姓名、性别、照片、自我简介等有助于师生相互了解、熟悉的信息,不必包括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毕业学校等泄漏隐私的信息。
班级师生相册于开学前或者开学第一周发放给本班学生、任课教师、年级组长。
(二)制作学生名牌
为新初一学生统一制作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名牌。制作方法如下:应用PowerPoint软件,在幻灯片编辑页上设置上下两个相同大小和字体的文本框,文本框中填写学生姓名,上面的文本框是正向的,下面的文本框是倒向的,两个文本框之间保留一定距离;用加厚的A4纸打印幻灯片,然后对折一下,两边留的空边往里面对折并粘贴,就形成了一个可以立在课桌上的名牌。
正式开课时,要求全班学生将名牌摆放在课桌一角。任课教师可以在新学年第一个月佩戴个人名牌,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称呼全名。
(三)组织师生开展破冰活动
组织学生与任课教师共同开展破冰活动,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1。“滚雪球”
活动时间:30分钟
活动规则:全班师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不超过12人。小组成员站成一个圆,逆时针方向开始“滚雪球”式介绍。第一个人介绍自己的姓名、性格特点,例如“我是××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简要概括即可,也可以介绍爱好等其他个人特质;第二个人重复一遍第一个人的情况,再介绍自己;第三个人重复前两人的情况,再介绍自己……依此类推,小组中最后一个人需要复述之前所有人的情况,最后介绍自己。各小组全部做完以上活动后,由每个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把本小组的成员介绍给全班师生。
2。“交换名字”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规则:班主任或者了解活动规则的师生可担任主持人。全班师生围成一个圈,相邻的两个人商定暂时更换名字。主持人按照任意规则将全班座位顺序打乱,然后大声点名一个人并提问,真正被点名的人不可以回答,由暂时更换成这个名字的人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人员错误则要表演节目或者自我介绍。
在类似的破冰活动后,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活动照片、师生合影制作成海报,张贴在教室内外,增进师生间的积极情感互动。
案例来源:陈晨。认知学生姓名在初一年级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班主任,2014(9)
[案例4-6]
在每个新班级组建之初,我都采取公告栏的方法展示学生的基本情况。
1。每个学生写一段展现自己优点或者亮点的文字。
2。每个学生写一句座右铭。
3。每个学生准备一张一寸标准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