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传媒专业未来就业 > 第一节 转换角色适应社会(第2页)

第一节 转换角色适应社会(第2页)

“自信”,即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立”,凭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自强”,即自己努力向上。大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对工作、对他人热情而不轻浮的人,在作风修养上,要戒骄戒躁,遇到困难要保持冷静谦虚的态度,自信而不自负。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一方面要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作为上岗大学毕业生,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实践中总结错误经验,不断改进,求得最好效果。而那些好高骛远,对工作生活缺乏信心,总是怨天尤人、萎靡不振的人,其结果只能是“万事成蹉跎”。因此,我们倡导大学毕业生工作后要树立“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塑造形象,包装自我

(一)良好形象,外在包装

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所以给其他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形象跟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外貌、衣着、用品、姿态、气质、素质、品格、礼仪、举止和谈吐等。也就是说,你想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他人面前,就要通过对以上提及的十大方面进行修炼,才有可能达成你想要的效果。此外,良好形象的塑造还依赖于细节的打造,并且要找到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之源。

(二)学会思考,内在基础

除了外在形象,修炼自己的内在才是更重要的。如何学会思考,考虑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你解决问题的逻辑,什么样的思考是有效且有益的等问题。这里不妨借鉴吉米培养积极思维的十原则来修炼我们的内在:言行举止像你希望成为的人;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别人;把与你交往的每一个人都当做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看待;使你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被需要、被感激;寻找每个人身上最好的东西;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谈自己的健康问题;到处寻找最佳的新观念;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培养一种奉献的精神。

密尔顿说心灵是自我做主的地方,在心灵里,天堂可以变成地狱,地狱可以变成天堂。也就是说,积极的思考方式和消极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时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古老的哲言已告诉我们,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都将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体验。

(三)勇于实践,展现优势

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因此需要虚心向师长学习,坚持勤动手,凡事无论大小都应主动去做,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深入实际,不怕脏、苦、累。还要密切联系同事,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态度。真正在实践中体现自己的分量,展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既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创新,又乐于迎战任何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中不气馁。人生就是进击,人生就是奋斗,这就是革命先烈李大钊青年时代写下的名句“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大义所在。青年时代是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人生的黄金季节,这是“跃进”、“雄飞”的最好时机。当下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大学生们“跃进”、“雄飞”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学生应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倡导青年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施展自己的才华;二要追求创新效益。一切创新成果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被广大群众接受,才能产生效益,才有生命力。创新者应在创新过程中将自己的创新亮点与企业发展的需求热点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为企业的生产发展作贡献。“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是在同时间赛跑中实现的,只有“只争朝夕”地前进奋飞,踏踏实实地工作,才能展翅飞翔,成就事业。

(四)积极工作,打造口碑

一部电影想要有好票房,除了大明星、大制作以外,好口碑十分重要,对于人而言也是一样。在工作中,要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和口碑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不单靠你先天的条件譬如眼缘、个性和沟通能力等,还要经过你后天的学习修饰。理解麦可斯韦尔定律: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难,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你行事的指南和状态将影响你留给人的印象,包括你与人打交道的方式、外貌的吸引力和言谈举止的风格等。气质是打动人的无形的内在的综合,你留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从你与他人的接触中被他人所感受从而形成直观的概念。

这里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不要迷信第一印象,工作不是谈恋爱,没有什么一见钟情之说,你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长久努力;口碑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不能太重视也不可不重视,因为太重视容易给人做作的感觉,不重视又不利于你工作关系的和谐发展;建立一时过得去的形象和口碑容易,要得到一致的长期的认可难;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的状态和饱满的情绪,不做违心事,为了快乐而工作。

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外在体现,每个人都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节点中,只有在与别人的协作中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一)有效交流,乐于沟通

为人处世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沟通、乐于沟通,而交流沟通能否有效,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沟通不仅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还需要通过你对沟通环境的判断和对沟通对象的了解,运用你所掌握的交流技巧进行沟通,丰富你的人际关系。沟通是一种传达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一定程度上来讲,有效地交流沟通是打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二)善于倾听,将心比心

中国有句俗语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你的人际关系对象是发展关系的前提条件。怎样才能了解他人的需求呢?要学会倾听,将心比心地去了解他的需求;应关注他人本身,包括他的价值观、个性、兴趣爱好、心理预期以及他的家庭、成长背景等;更深层次来说,是了解他人的实际需求,你可以提供给他什么,是消遣导向,还是利益导向等。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预期,但又会根据工作环境而有所调整。所以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首先要沉得住气,要学会观察,了解你的工作环境,包括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等,并在这有限的关系圈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虚妄、不冒进,慢慢积累人气和资源,为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好铺垫。

(三)从上到下,理顺关系

关系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较常见同时也较复杂的词,有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处事能力和心理素质。组织关系是工作中直接面对的关系维度,也是较难把握的关系之一,因为组织中的关系有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竞争关系等,面对不同的关系你需要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理顺这些关系是你能否在这个关系圈立足的保障。有几点可兹借鉴:做好本职工作,搞好领导关系,多与同事联络,为人大气不拘小节,不求全责备,不抱怨等。

(四)懂得合作,团队制胜

篮球场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胜利是团队的胜利,不是个人的胜利。我们身处高度分工协作的社会,团队作用是一个人的个人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作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如何形成自主团队意识,充分展现团结向上的风貌,将成为你立足团队的基础。此外,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发挥团队作用的有力保证,也是形成团队凝聚力的有力武器,进而通过制度和文化的跟进,可使工作开展得更有成效。

(五)和谐人际,强大人脉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整合资源,也就是说,充分发掘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展现工作效益的筹码和途径。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首先应学会注重你的社会资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人脉圈,亲缘、友缘、学缘、乡缘、业缘、机缘等,这些社会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基础条件,将会成为你事业腾飞的基础。

如何挖掘和把握社会资源,将会是你毕生都要学习的范畴,良好的人际基础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有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开发你的社会资源应该不难。但换句话说,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时会为你的工作如虎添翼,但如果用之不慎,也将会产生强大的反推力,所以管理好自己社会资源的能力尤为重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