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传媒专业未来就业 > 第一节 转换角色适应社会(第1页)

第一节 转换角色适应社会(第1页)

第一节转换角色适应社会

名人名言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古罗马]泰伦提乌斯

案例

边策,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专业2003级学生,现任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资讯快车》栏目节目主持人,曾于2004年获深圳卫视“青春之星”全国十强,2005年湖南卫视“闪亮新主播”全国五强。

话筒前有一方空间,不大,却承载了他的梦想;舞台上有一种力量,很强,一路支撑他飞翔。他是边策,来自吉林的东北大男孩。当边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知道:总有一群人,他们妙语连珠,或诙谐幽默,或铿锵有力,或大气沉稳,也许在镜头前他们不是最耀眼的,但是他们却具有甘当绿叶为了将节目更好地呈现的一种精神。正是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从小他便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总有一天,我也要站在聚光灯下,手握麦克风,串联起整场演出。于是怀揣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边策开始了圆梦之旅,不曾停歇,即便是现在早已站在了事业巅峰的他亦如此。他这样说道:“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当你停下来歇息时,要记得,其他人还在奔跑。当主持人是我自己的梦想,我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若干年后再想起这段人生经历才不会后悔。我是边策,我要不断地自我鞭策,有这么多人支持着我、鼓励着我,那些都是鞭策,我们是本家。”

2003年,边策从遥远的北国吉林只身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杭州,来到了浙江传媒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也许对一个从小生活在北方的男孩来说,开始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并非一件易事。但边策却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寝室生活,融入了播音学院这个大家庭。边策说,在大学四年里最怕的就是节假日放假,每逢这时看着其他同学都可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回家,而自己却要承受着对父母的思念、对故乡的回忆,心里有种无法言说的酸楚。现在,当边策回首那段岁月时,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满心感激。他说,学会忍受孤独其实是一个人成功之路上所要必须具备的能力,正是有了那时的磨砺,才有了自己现在青春洋溢的性格。况且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他有父母、老师、同学的陪伴、鼓舞,那些温暖的画面是他一生的财富。

2004年,刚刚迈入大二的边策抱着给自己多一次机会的想法,参加了深圳卫视“青春之星”电视大赛。带着些许的青涩、些许的胆怯,他一路过关走进了全国十强。边策说,比赛带给他最大的收获不是荣誉,不是名次,而是他开始渐渐相信,有一种人天生为舞台而生,当他们站在舞台上时便会觉得无比快乐和满足;也逐渐懂得主持人是阅历的累计和心灵的沉淀后才蜕化出来的人生思考者,善于思考和总结,是一个主持人最大的特征,也是作为主持人的魅力所在。他说想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便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一直走下去的信念。

随后,边策开始更加注重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培养,他有着良好的先天嗓音条件,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但是他却没有故步自封,反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边策把自己的成功归于不懈的努力,而在2005年“闪亮新主播”的比赛中,他精彩的表现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面对强强角逐,他拿出十二分的自信和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全国第四的好成绩,证明了自己。

工作后,他先后在浙江台、河北台、北京台、上海台等多家卫视主持节目,工作虽然忙碌却很充实,现在他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观众们所喜爱,而实现梦想他也觉得越来越满足。

大学毕业来之不易。当经过几年大学课程的学习,勤奋钻研,完成学业,跨进新的工作岗位,开始面对社会,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如何尽快适应这一转折,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每个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所需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转换角色,开启新篇

(一)调整心态,摆正位置

作为一名大学生,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需要适应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已经从一个学生变成了“社会人”,抛弃旧有的自己。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增强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工作完成得好与坏,将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的发展。尽管现在“跳槽”现象普遍,但一个不能摆正自己位置的大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工作单位会喜欢。为此,大学生工作后要加速个人心理调适,尽快从校园生活中摆脱出来,积极地投身新岗位、新生活;要积极面对现实,稳定情绪,在各自的岗位上锤炼自己,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二)认识自己,适应社会

如何认识自己和把握方向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特别是对准大学毕业生来说,从一个熟知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找到环境和自身的“契合点”尤为关键。有学者认为,大学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在迷失中“找到自我”。了解并掌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练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职场立足的法宝。虽然说现在的大学提倡因材施教,讲求个性化培养,但事实上,在大学的大熔炉中,工业化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怎样才能从这千篇一律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优势和劣势。

每个人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要清楚一个人的优势是由三大基本元素构成的:才能、技能和知识。才能是一种特殊的天生能力或悟性,是后天难以培养和改变的;技能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知识是一个人通过书本或实践学习总结得来的,也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同时还要清楚一点,就是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只有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实践总结之后,通过不断地积累,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三)融洽关系,学会合作

大学生刚踏入工作岗位,由相对单纯的校园踏入繁杂的社会,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适应之处。在这期间尤其需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注意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因为,只有扎根群体中才能取长补短,增长才干;只有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科研攻关、管理创新、民主推荐、岗位竞争等活动中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你的事业才能一帆风顺。当然,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唯命是从、循规蹈矩,而是要做到对上级服从但不盲从,为人规矩但不拘谨,处事宽容但不无原则。

(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大学生也是如此,不论其能力大小,学历、职位高低,其思想和行为总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盲目性,其纠正的办法就是要“从善如流”。“从善”就是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放下架子,虚心求教,是“从善”的先决条件;听得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听得进逆耳忠言,是“从善”的重要保证。因此,任何一个人尤其是准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具有真善美品格的人,首先应该做一个“从善如流”的人。

二、认识社会,审视内心

(一)遵纪守法,严于律己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和制度,大学生们参加工作就要受到纪律的约束。大学生在读书时期往往强调自由自主,但严于律己是每一位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一定要熟悉企业和部门的规章制度,增强自我纪律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高标准严要求,切忌马虎大意、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大学毕业生应时常做到自省、自警、自励,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廉洁奉公,真正做一个纪律严密、敬业爱岗的人。

(二)意志坚强,谦让有礼

不管哪行哪业,都喜欢意志坚强的工作者。大学毕业生进入单位后要进行意志力的锻炼。上岗后要有明确的目标、切实的计划,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的品质,大凡有志有获者均是数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意志坚韧者。意志力坚强与否,能从执行的过程中得到如实反映。坚强者,果断,持之以恒;薄弱者,动摇,半途而废。意志坚强不代表固执己见,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还要懂得谦让有礼,对比自己先进的人既要尊敬,也要学习,“谦受益,满招损”是不变的道理。增强意志力的锻炼和发扬谦让有礼的精神,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自信自立,自强不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