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传播学教程理论 > 二简答题(第1页)

二简答题(第1页)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人内传播过程包括的主要环节和要素

(1)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是人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对事物的个别信息属性如颜色、形状、声音、气味、软硬、凉热等做出的反映,是人内传播的出发点。

(2)知觉: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分散的个别信息属性进行的综合,知觉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整体的感性信息进行综合把握的过程。

(3)表象:表象是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

(4)概念:对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概念包括外延和内涵,前者是同类事物的范围或集合;后者是对同类事物特征和本质属性的认识。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工具,有了概念,人类才能进行抽象思维。

(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传播学中,判断意味着对思考的对象事物有所断定和做出结论,这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基础。

(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推理是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若干个判断之间建立或发现合乎逻辑,合乎规律的关系,得出新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推理的过程。因此,推理也是“从已知中发现未知”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除此之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对人内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郭庆光)

2。怎样理解人内传播?

从辩证主义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或心理活动,这个过程是由感觉、知觉或表象等几个主要环节或要素构成的。除此之外,人内传播还伴随着人的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它们在很多情况下对人内传播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感情和各种各样的心理定势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对事物的实际体验或社会学习而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孤立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是外部环境,输出的对象也是外部环境。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

(2)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它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人内传播与其他动物的体内传播就没有本质区别。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性表现在人的意识和思维活动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它不是对已有的知识、观念、思想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积极的精神劳动,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未知,创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活动。人内传播伴随着创造性思维成果,它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力量。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任何一种其他类型的传播都必然伴随着人内传播的环节,而人内传播的性质和结果也必然会对其他类型的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

(郭庆光)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加入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借由劳动和其他活动获取食物、衣物、住房等便可以得到满足。其中不免有人际传播的介入,但这并不是满足这两种需要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人想要满足自己更高的要求,如与人交往,获得爱情、友情、亲情等,或者得到自尊以及他人的尊重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达到自我满足,这些都是离不开人际传播活动的。

马斯洛还提出,心理健康的人尤其是那些能达到自我实现的人,都会经历一种异常的心理体验,即“高峰体验”。这种最高级别的心理需要的满足,虽然看上去来自人的内部,但它也常常伴随着他人的激发、协助、认可和分享,其中人际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

(胡正荣)

4。人际传播的特点有哪些?

人际传播包括各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交流关于环境变化的有用信息,也包括交换有关特定问题的看法和意见,还包括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际传播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传播;另一种是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的传播。人际传播特别是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换句话说,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2)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3)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双方的信息授收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因此,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

(4)与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我们说它是非制度化的,并不是说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的。人际传播的内容和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无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这里所说的非制度化主要是指在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郭庆光)

【参考知识点】

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

人际传播具有如下特点:

(1)直接性。无论是面对面的传播,还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无论是语言传播,还是非语言传播,人际传播都具有一种直接性。虽然我们可以使用书信、电话、电报等媒介物来进行人际传播,但传播内容只是经过物理转换,而不像大众传播那样,经过他人带有主观性的加工和处理。

(2)随意性。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互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境做随时的调整和改变。同时,人际传播的速度可以控制,反馈也是迅速及时的,从而使得人际传播更适于进行沟通和说服。

(3)由于人际传播是一种直接交流,除非传受一方或双方公开交流内容,否则对外界而言信息不具有公开性。

以上可以看做人际传播的优点。但是,事物总有两面,人际传播的覆盖面窄、易走形、信息不易储存等是其不足之处。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同时,在具有某种意图的大规模传播活动中,它也成为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有益补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