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 > 2 2 教育中国梦的实现(第1页)

2 2 教育中国梦的实现(第1页)

2。2教育中国梦的实现

教育中国梦的实现,既要解决好一贯重视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问题,还要解决好当前问题比较突出的幼儿教育,创办天真活泼的幼儿教育,更要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个人发展。

2。2。1快乐成长、天真活泼的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儿童教育的起步,其重要性已为社会各界公认。如何办好幼儿教育?总结国内外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不难发现,“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12]幼儿教育,就是要顺应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培养孩子快乐成长。

1。幼儿教育供需矛盾问题依然严峻

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需求不断增加。从2006年到2012年,我国在园幼儿数量不断增加,从2264万人增加到3686万人;入园率不断攀升,从45。8%提高到64。5%,年均增长3。11个百分点;幼儿园数量从13。05万所增加到18。13万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数量从89。82万人增加到167。75万人。

图2-12006~2012年幼儿园在园人数与适龄儿童人数

首先,我国幼儿教育并不在国家义务教育范畴之内,幼儿教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在“城镇化”“4+2+1家庭结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因素的影响下,幼儿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愈加突出,尤其是2009~2010年,“入园难、入园贵”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以2009年为例,我国每10万人口中,幼儿园平均在校生为2001人,比2008年提高了6。83个百分点;在校学生总量为2657。8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7。39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20%以上。2009年全国各类幼儿园数量为138209所,尽管与上年相比只增加了3。36%,但是与在校学生增量相比,却凸显“僧多粥少”。2009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也只有74%。幼儿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其次,幼儿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村幼儿约占幼儿总数的23,加之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办园规模小,因而农村幼儿园数不应低于全国总园数的23。[13]但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幼儿园数量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以相对稳定的趋势不断拉大。2006年,城乡幼儿园数量比例差距为0。80%,2010年这一数据扩大到4。82%。2005~2010年,城镇专任幼儿园教师数量是农村的3。09~3。35倍,城镇专任教师与幼儿比是农村的2。17~2。85倍。[14]同时,城乡幼儿园在生均校舍面积、生均活动室面积和生均图书数量等办学条件上,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面对广大农村幼儿的入园需求,农村幼儿园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

最后,幼儿教育理念深受应试教育影响,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更多的是“学习好”,孩子在幼儿时期已经开始被要求做奥数、说英语、练钢琴、跳芭蕾等活动,智育成为衡量孩子成长的硬指标。而部分幼儿园为了适应家长的这种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办起学前班,甚至使用小学教材进行授课,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幼儿天真活泼的天性被剥夺,以至于有专家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

专栏2-1国外孩子都学啥

加拿大早教专家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时期,若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德国家长通过教孩子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启发孩子绘制地图,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住宅。韩国主张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旁观孩子所做的一切,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时,在后面轻轻地推他一把。此外,要多让孩子接触无所不包的大自然。美国主要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日本则是培养孩子的兴趣。

2。幼儿教育问题根源在于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

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直接原因是政府投入机制问题,深层次原因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体制机制问题。

首先,幼儿教育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独立和明确的政府投入机制。2009年,对幼儿园的教育经费仅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1。27%。以北京为例,对公办园的财政投入在各级各类教育总投入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2。05%下降到2007年的1。92%。2008年,在北京十几亿元教育附加费中,学前教育仅0。39亿元,仅占3。1%。北京市幼儿园总量已从1996年的3056所减少到目前的1266所,下降了58。57%。许多省市情形比北京还要严重。

图2-21997~2009年我国各类幼儿园数量变化图

数据来源:1995~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其次,幼儿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层次的产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剥离社会功能,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公办”性质幼儿园——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迅速被关、转、改,幼儿园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见图2-2),原先撑起我国幼儿教育大半壁江山的,以工人、普通公务员、服务行业职工等中低收入家庭子女为对象的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急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家长付费且要从中盈利的民办园。公共资金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变得越来越少。实际上,多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保持在教育总经费的1。2%~1。3%,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在减少公办幼儿园的同时,一些地方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导致具有较高质量的普惠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越来越少,相对优质的民办幼儿园则根据市场需求收费不断上涨。

最后,幼儿教育理念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应试教育制度下的产物。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制度,更成为基础教育新理念难以落实的阻力。中小学阶段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没有得到有效纠正,而且趋于低龄化。在这种应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15]在这些理念的影响下,家长普遍追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强调孩子的知识学习。山西省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到幼儿园“多学些知识”。[16]

3。政府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教育投入多方面改善幼儿教育难题

“入园难、入园贵”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认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17]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霍力岩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是当务之急。[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这一发展目标,同时纲要对学前教育进行专章部署,明确了今后十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任务和重大举措。2010年11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对学前教育进行了全方位制度设计,制定了十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落实政府扩大资源、保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同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尽快缓解“入园难”问题。

根据该《意见》,我国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要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从2014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同时,我国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见》要求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2011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占比从2010年的1。7%提高到2012年的3。4%。为了支持各地实施好三年行动计划,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了8个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环节。

同时,为了提高我国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教育部不断加强幼儿园的规范制度建设,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各地也积极完善幼儿园的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专栏2-2上海市幼儿教育改革实践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上海市强化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的范畴,及时预测户籍人口跟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对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盘整;同时完善创新体制与机制,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幼儿园的配置。

一是确保幼儿园建设,2011~2013年新建和改扩建100所幼儿园,并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需求,新增205所民办三级幼儿园,规范320个学前看护点。二是增加财政投入,2009年上海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全市教育财政经费总投入比例为7。93%,远超过全国1。3%的平均水平,2010年上海学前教育财政投入33。78亿元,从2011年起该投入将以10%的幅度逐年递增,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从2011年1月1日起提高为1200元。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人员等进行全面的专业培训。四是健全入园制度,将幼儿园分等定级,完善入园制度。五是推进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看护需求的全覆盖。

上海市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和社会为辅助的发展机制。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了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这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60%的目标,“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19]

2。2。2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近几年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目标。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根据中央近年来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精神,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增幅减缓的情况下,各级财政仍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在经费投向上优先投向弱势地区和群体。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1。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有了进一步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