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014中国民生发展指数——城市部分
(一)总体测算结果及分析
1。总体测算结果
表43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排名表
表43展示了全国3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和分布情况,根据测算结果,主要揭示出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指数排名的区域集中度虽不及省份排名,但仍然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集中性。按照指数由高到低,民生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由强渐弱的阶梯型分布趋势。[2]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除西安(第10位)位于西部地区外,其余9个城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排名第11~25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包括了中部地区的五个城市,东部地区的四个城市,西部地区的四个城市,东北地区的沈阳市、大连市(第12、14位);排名后十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包括西部地区的六个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第26位)、贵阳(第28位)、南宁(第32位)、兰州(第33位)、西宁(第34位)、银川(第35位),同时包括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第30、31位),以及中部地区的南昌(第27位)和东部地区的石家庄(第29位)。
第二,排名表现出较强的区域经济实力相关性。民生发展指数排名还是与各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呈现出高度相关性。这表明“保民生”和“促发展”二者并不矛盾,恰恰说明了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经济发展成果不断转变为人民福祉水平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六个二级指标中,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和科教文卫建设指标的排名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而生态环保建设指标、安全健康建设指标的排名则相关度较低,这表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不完全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与政府的关注点和关注度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在阶梯型分布总体趋势下,部分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位次趋势不一致的情形。首先,较为明显的是东北三省的四个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悬殊较大,沈阳市排名第12位,大连市排名第14位,哈尔滨市排名第30位,长春市排名第31位。表明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的总体发展水平远超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这与省级报告中显示的结果一致。其次,部分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发展水平明显强于区域平均水平,如西部的西安进入前十的位次,排名第10位。有的城市则大大落后于同区域的其他副省级以上城市,如位于东部的石家庄排名第29位,与东部其他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民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四大区域民生指数比较分析
表44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指数排名区域分布表
续表
根据表44,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指数排名的区域分布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分析。
(1)东部地区民生发展水平相对最好。东部地区的1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9个城市在民生发展指数中排名前十位,青岛排名第11位,济南排名第13位,大连排名第14位,除了海口、福州、石家庄外(分别位居第23、24、29位),成绩显赫。东部地区无疑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政府在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较大,收入水平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备,生活便利度高。但与东部地区民生整体发展指数靠前相违背的是,东部地区在安全健康、生态环保方面呈现出相对不足,但该地区在整治环境和控制污染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占有较高的比重,这表明政府对民生整体的关注度仍保持较高均衡水平。
(2)中部地区民生发展水平一般。中部地区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全部属于全国中等水平。中部地区更多依赖传统农业、能源、原材料产业,第一产业比重偏高,且在农业中科技投入较少,致使中部地区的发展缺乏竞争力,中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较封闭,对外开放能力欠缺。但同时近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政策,扩大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权限,逐步减少了中部地区与外部经济交流的障碍,中部地区正面临强大的发展态势。
(3)西部地区民生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西部11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只有西安排名较为靠前,位于全国第10位。其余10个城市均处于全国中后位置。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民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但却尚未能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从而在区域医疗、教育、居住和出行等方面的福利水平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4)东北地区民生发展水平不均衡。东北地区的三个省会城市中,呈现出较大的不均衡状态,沈阳排名全国第12位,长春排名第31位,哈尔滨排名第30位。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其民生基础较为扎实,未来东北地区还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同时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协调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投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民生发展质量。
(二)2014六大民生指标排名及分析
1。民生基础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民生基础”主要考察各地区发展民生事业的经济基础,下设五个三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预算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
表45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民生基础排名
续表
民生基础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广州、上海、北京、深圳、天津,排名后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贵阳、兰州、海口、南宁、银川,依据排名可以看出民生基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大多数城市民生基础排名与民生发展的排名较为接近。
2。就业收入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就业收入”重点考察各地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就业水平。下设八个三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表46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就业收入排名
续表
就业收入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宁波、广州,排名后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银川、西宁、重庆、南宁、兰州。总体而言,由于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等原因,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就业收入质量指数排名普遍高于东北部、中西部等全国其他副省级以上城市。
3。居住出行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居住出行”重点考察了各地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房价水平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下设八个三级指标: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竣工住宅建筑面积、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市用水普及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邮政业务总量、移动电话普及率。
表47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居住出行排名
续表
居住出行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上海、西安、厦门、南京、北京,排名后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贵阳、乌鲁木齐、西宁、南宁、兰州。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房价、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不断凸显,从而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民生议题之一。只有妥善、切实解决好住房和交通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发展水平。
4。文化教育排名及分析
二级指标“文化教育”重点考察了各地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人均占有公共教育资源及文娱消费比重等因素。下设八个三级指标:城镇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支出比重、农村居民家庭文教娱乐支出比重、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每万人口在校中学生数、每万人口在校小学生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量、互联网普及率。
表482014年中国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文化教育排名
续表
文化教育排名前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广州、南京、厦门、宁波、西安,排名后五位的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分别是石家庄、天津、长春、哈尔滨、重庆。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教育的指标中凸显出个别城市虽然整体城市实力很强,但存在人均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5。安全健康排名及分析